7月份以來,兼職市場不斷升溫。和中小學生不同,很多大學生暑假不再“貪玩”,而是選擇做暑假兼職。接觸社會,賺生活費,積累工作經驗……不管出于何種目的,暑假兼職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選擇,有數據顯示,60%以上的大學生有暑期兼職的意向。
隨著網絡求職、網絡購物的發(fā)展,網上找兼職成為很多90后的選擇。據統(tǒng)計,獲得兼職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通過參加招聘會或熟人介紹外,近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分類信息網站方式發(fā)布自己的兼職意向。然而,兼職市場參差不齊,找到心儀的暑期工作并不容易,網絡信息更是如此,一些不法之徒盯著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大賺“昧心錢”。
由于網絡招聘信息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一些在網上“有鼻子有眼兒”的崗位在現(xiàn)實中竟然是傳銷詐騙等“陷阱”。同時,像網絡打字員、淘寶刷鉆、網絡推廣等號稱“守著電腦輕松把錢賺”的網絡兼職也鋪天蓋地,讓不少人聽信后大呼“上當”。
1
傳統(tǒng)暑期兼職:錢少辛苦但踏實
在一項大學生暑假兼職調查中,顯示現(xiàn)在大學生打工已經從單純地解決經濟問題,減輕家里負擔,到更多地想要鍛煉自己,這導致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和現(xiàn)實意義的工作。既能賺到理想收入又能鍛煉能力是大學生理想的兼職工作。
近幾年,去沿海電子廠打工成為很多河南大學生的選擇,雖然可以掙足幾個月的生活費,但路途較遠,流水線作業(yè)很枯燥,一般是純?yōu)榱松钯M的學生選擇。但更多的學生還是選擇就近做一些兼職,比如飯店的服務員、小區(qū)暑期夜班保安等,既能掙錢,生活也方便,還能抽空和同學聚聚。
在東華理工大學讀大二的河南籍學生王峰,放假后在家待了幾天,但覺得自己年齡也不小了,不能總是依靠父母,應該踏入社會體驗一下職場生活,于是收拾行囊來到了鄭州。在多次碰壁后,王峰找到了一家電腦維修店的兼職,工作內容主要是拆裝電腦。他說:“我不太懂電腦,基本上都是跟著先學,不過現(xiàn)在已經能獨立拆裝,做些清塵、組裝的輔助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是能學到很多電腦知識,還不用交學費,也算是一舉兩得。”
孫光在洛陽一拖學院讀書,想到鄭州機會多,就來到鄭州找兼職。經過朋友的介紹,他去了一家飯店做服務員,刷盤子、洗碗、擇菜等,雖然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工作很累,但孫光卻很知足:“每天都渾身油膩,回到住處累得只想睡覺,但是每天想到自己的勞動會有收獲,心里一陣小幸福。”
2
網絡“釣魚”瞄上暑期兼職大學生
7月份放假之后,鄭州大學大三學生劉威通過網絡找到了一份在小區(qū)值夜班的暑假工,負責小區(qū)安全,薪水還不錯。他說:“做了10多天,感覺還不錯,就是每天值夜班感覺有點時間倒不過來。”
不過,并不是每個人的網絡求職都像劉威那么幸運,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學生小趙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招聘網上兼職的廣告,多是招淘寶刷鉆員的,看廣告上說得很簡單,收益也好,就想試試。上網加QQ談,對方直接發(fā)了工作介紹,里面講的工作流程,小趙感覺很可靠,資金交易都通過支付寶,感覺也比較放心。工作很簡單,小趙在淘寶上買對方要求的商品,對方再向小趙的支付寶里打商品的價格款,當小趙確認收到對方打的錢時,小趙再確認付款,然后再給店鋪好評。
然而,后來對方發(fā)的都是虛擬商品,游戲點卡,成功拍下后自動付款,在拍下一個后,對方會再發(fā)鏈接,并說這是買方的任務,金額要達到800元店家才打錢。小趙警覺,這可能受騙,便要求退款,但被對方拉入QQ黑名單。不僅沒賺到錢,還被騙走了500元,這可是他一個月的吃飯開銷,這事讓小趙生氣了好幾天。
記者通過網上查詢,在58同城、趕集網、百姓網等網站上,“刷鉆”兼職廣告隨處可見。媒體也多有報道,受害者多為年輕學生。
3
網絡招聘上演“畫皮”,“國企”面孔實為傳銷
陳偉,焦作大學建筑工程專業(yè)學生,今年6月份,忙于找兼職的他就不小心上了網上這些虛假招聘信息的當,他在應聘一家自稱某大型“國企”的職位時,卻掉進了山東聊城某地的傳銷窩點,所幸他的一位朋友高凱跟他打電話聯(lián)系時及時察覺,才把他解救出來。
“現(xiàn)在的騙子很精明,他們會在網上設置招聘信息,特別是在一些知名網站,他們一般都自稱是‘國企’,給的工資也特別高。”在談及這段特殊經歷時,陳偉對記者說:“他們的面試程序跟正規(guī)的企業(yè)單位一樣,但在面試結束后就會以種種借口沒收應聘者的身份證、手機等,假托是要做復印件,如果你存以戒心,他們就會撕去面具,告訴你已經進入了傳銷組織,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到毒打、燙煙頭等暴力威脅。”
陳偉回到學校之后,仍心有余悸,他再次登錄該知名網站,發(fā)現(xiàn)騙子的招聘信息還在,為了避免其他人再次遭其毒手,他就立即向該網站舉報了這家公司。
同樣是焦作大學的學生小侯,日前應聘了洛陽一家自稱是“國企”的單位,但經過面試才發(fā)現(xiàn)對方也是一家傳銷公司,但是自己的身份證和手機已經被沒收了,多次反抗無果后就期待著同學、朋友的及時解救。所幸他們班的班長高凱比較警覺,在多次打電話聯(lián)系小侯時發(fā)現(xiàn)他語氣不對,就試探性地發(fā)了一條短信。高凱告訴記者,小侯的回復印證了他的猜測,于是他就意識到出事了,隨即就報了警。在記者輾轉聯(lián)系到小侯時,他表示,事情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但心里的陰影仍在,不想再去想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