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對大學生來說,都想利用假期找份兼職,作為就業(yè)前的“演練”。然而,今年暑假放假以來,蘇州陸續(xù)發(fā)生了多起不正規(guī)中介收取招聘服務費、培訓費后,未成功安排大學生就業(yè)引發(fā)的中介糾紛。為此,蘇州警方也發(fā)出了緊急預警。暑期兼職騙局不斷,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最近卻呈愈演愈烈之勢。對于大學生來說,該如何防范?兼職企鵝記者展開了調查。
錢一交再交
承諾的工作卻沒影子
小陳就讀于江西宜春學院,放假前,他聽學校一個學長說有上海的工廠要來學校招暑假工,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來招人,需要交50元保證金然后才能報名。想到來學校招人的一般不會有假,再加上這個消息又是認識的學長透露的,所以他沒有懷疑,直接交了50元報名費,等著中介公司公布的7月1日組織打工活動了。
到了6月底,中介公司突然通知他們,說上海工廠招人招滿了,只能組織大家去蘇州打工。想著反正都是打工,到上海和蘇州都差不多,當時大家也都沒質疑。后來,中介公司又分別向他們收了180元車費和80元的體檢費。“他們收了體檢費,卻沒有組織大家去醫(yī)院體檢,直接就給了我們一張體檢合格的表格,這就算是體檢通過了。”小陳說,7月1日,他和另外50名學生一起坐上了來蘇州的大巴,早上10點左右,他們就到了蘇州火車站。此前,中介公司向他們承諾過,到了蘇州后什么費用都不用交,直接安排他們到公司工作。下車后,他們跟著中介公司的人等廠車來接,沒想到一直等到下午3點,廠車也沒有來。中介公司解釋說,是廠里的車子在保養(yǎng),要換一個工廠,需要加收一筆費用。學生們這時才意識到情況有點不對勁,立馬報警求助。
民警來到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學生們和中介公司雖然簽了合同,但合同卻只有一份,還被中介公司以簽名蓋章的理由收走了。警方隨后找出了中介公司收走的合同,發(fā)現(xiàn)合同上只有學生一方的簽名,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學生們這時才徹底意識到這次打工活動被忽悠了。經(jīng)過民警調解,一部分不愿意繼續(xù)在蘇州的學生買票回家,另一部分愿意繼續(xù)留在蘇州打工的,則由中介方安排好他們的住宿,繼續(xù)落實工作。小陳說,據(jù)他了解,留在蘇州的二十多人,在第二天仍舊沒有找到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只好買票離開了蘇州。
糾紛接連不斷
大學生暑期兼職很受傷
同樣的遭遇還有來自陜西的小木和他的同學們。放假前,小木和另外的76名大學生在陜西西安聯(lián)系了一家中介公司,并且簽訂了相關合同。簽訂合同后一段時間,不知怎么回事,聯(lián)系他們的換成了另一家中介,因為不明白事情緣由,他們也沒在意。放假后,中介方面一再承諾一到蘇州就會安排他們到工廠上班,在收取了小木他們每人220元車費后,76名學生在7月1日乘坐大巴來到了蘇州。不過,從早上6點,幾十個人一直等到了下午4點,也沒有任何消息。有些同學看到情況不對勁,想要回西安,要求帶隊的人報銷車費時,對方卻聲稱自己身上沒錢。無奈之下,同學們只好選擇了報警,民警來到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當天帶隊的人身上既沒帶身份證,也沒帶現(xiàn)金,因為同學們沒有和該中介簽署相關合同和協(xié)議,警方也只能在雙方之間協(xié)調解決。最后,民警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部分學生買票回家,其他愿意留在蘇州找工作的,則由他們自己想辦法。小木最后選擇了回老家,來回路費花了四五百,工作卻邊都沒沾上。談起這次經(jīng)歷,小木感覺到既無奈又很憤怒。“說不定那個中介根本沒想幫我們找工作,而是賺取我們路費的。”
記者從蘇州火車站地區(qū)派出所了解到,從7月1日開始,連續(xù)幾天里,他們每天都接到了大學生因為打工而引發(fā)的勞資糾紛,既有本省,也有外省,人數(shù)少的有幾十人,多的有一百多人。而在別的派出所,也接到了多起不正規(guī)中介收取招聘服務費、培訓費后,未成功安排就業(yè)引發(fā)的中介糾紛。為此,蘇州市公安局于7月10日通過官方微博發(fā)布了緊急預警信息。支招:大學生暑假找兼職
大學生暑期兼職如何防騙?
警方提醒,每年暑假,都是各類兼職引發(fā)的勞資糾紛的高發(fā)期。一些不法中介通過張貼廣告或找校園學生代理的方式,以組織學生到外地工廠打工或社會實踐為誘餌,捏造各種名目,收取報名費、面試費、保證金和服裝費等,等收到錢后,再找各種借口毀約或根本不安排工作。由于大學生社會經(jīng)驗欠缺,自我保護意識弱,加之求職心切,很容易被人利用。而學生受騙金額往往只有兩三百元,因此不少人會選擇息事寧人,從而助長了各類兼職騙局的滋生。因此,大學生在暑期找兼職時,以下幾方面要特別注意:
首先,盡量在當?shù)貏趧蛹叭瞬挪块T獲取用工信息,避開網(wǎng)絡招聘。找工作時,一定要仔細查看用人單位的證件是否齊全,而網(wǎng)絡、小廣告和大街上張貼的信息源,可靠性都不強。其次,投簡歷時,不要泄露過多個人信息。一般只提供個人手機號碼即可,最好不要提供家人電話及信息。再次,注意維權,及時與中介或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協(xié)議。按規(guī)定,即便工作一天,也要在協(xié)議中明確工作的內容、勞動時間、薪金待遇等。不要過于關注用人單位的薪酬及福利,薪酬越高的單位,越應該警惕。最后,盡量不要把自己的重要身份證件原件給對方,如果確實需要,可提供復印件,謹防證件信息被用人單位非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