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利用暑假時間,找份兼職鍛煉一下自己,不料卻招來了一個騙子,謊稱有暑期兼職,然后借機騙走了蘋果手機。日前,西交利物浦大學大一女生王同學就遭遇了這樣的郁悶事。王同學的遭遇也給眾多準備暑期尋找兼職的同學敲響了警鐘。“真沒想到他們把騙局設計得如此周密,真的讓人防不勝防。”談起自己被騙的經過,王同學是氣憤不已,她告訴記者,馬上要放暑假了,她打算利用暑假找份兼職,于是在網上發(fā)布了求職信息,并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沒幾天,一名男子主動給她打來電話,稱他是觀前一家商場的,他們有份兼職,是試衣模特,不知王同學是否愿意做。經過一番了解得知,做試衣模特,2小時可以收入300元,王同學便答應了。隨后,該男子讓她到觀前一家商場去找他。日前中午11點左右,她來到了觀前這家商場,在商場外,當她給對方打電話時,對方表示,他手頭有點事,一時忙不過來,他會安排別的人過來接她帶她去專柜。沒過幾分鐘,一名二十多歲、身材瘦弱的男子來到了她面前,并將她帶到了三樓的一個柜臺前。這時,對方稱他要去趟衛(wèi)生間,便向一邊走開了。正在這時,先前給她打電話的男子來了電話,在電話里,詢問她是否找到了人,衣服是否全部到貨了。“他問的這些問題,我啥都不知道,跟他聊了一分多鐘后,上衛(wèi)生間的那名男子回來了。”王同學說,見電話里的男子有許多話需要她轉達,于是她把自己的Iphone11手機遞給了那名男子,讓他接聽電話。對方接聽一會兒后,似乎要記些內容,由于他一手拿電話不方便記,便讓王同學幫忙。不料,當她記了幾句后,那名男子拿著手機向邊上走去。“我當時也沒有在意,后來一轉眼工夫,他從我視線里消失了,當我反應過來準備找他時,他人影子都找不到了。”王同學說,這時,她才發(fā)現自己上當受騙了。隨后,她向警方報了案。
警方也特別提醒,隨著就業(yè)壓力增大,不少在校大學生都會選擇在暑假打工積累工作經驗。由于涉世未深,沒有社會經驗,因此大學生也很容易成為騙子詐騙的目標,大學生暑期打工,如下這些騙局一定要防:
一是虛假廣告,“請君入甕”。騙子多在報紙招工信息專欄刊登虛假招工廣告,給出豐厚報酬,一旦有大學生應聘,一不小心便踏入了陷阱。二是巧立名目,借以騙財。騙子抓住應聘者找工作心情急迫而又對該領域工作不熟悉的弱點,在許諾高薪工作后,以收取崗位押金、服裝押金等名義騙取錢財。三是假戲真做,精心偽裝。在這些招工詐騙案中,騙子們往往披著公司的外殼,數人分擔角色,給人一種“正規(guī)”、“可靠”的印象。有人負責接待應聘者,有人負責收錢,還有聯系用人單位的經理,一切都讓人難以發(fā)現破綻。然而,就在應聘者放心地簽署了協議、繳納了各種名目的費用后,滿心歡喜地要求與“用人單位主管”接洽之時,卻被索以更高金額的押金,或遇推諉搪塞、糾纏扯皮,根本見不到“主管”的廬山真面目。四是化“敵”為“友”,發(fā)展入伙兒。招工詐騙案多為數人結伙作案,而一些犯罪團伙成員,有的竟然也曾經是“受害者”。一些人被騙上當后,為索回錢財,竟助紂為虐,淪為他人行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