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中,不少想要學(xué)習(xí)課外知識的朋友們對于書籍的閱讀都是十分感興趣的,在人們閱讀《童年的馬》這部作品的時候都會有很多感受。下面就為大家推薦《童年的馬》優(yōu)秀讀后感600字,相信本文可以幫助到朋友們。
篇一: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lán)而深邃的眼睛,灰藍(lán)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yōu)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后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nóng)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jīng)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盡管家鄉(xiāng)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yuǎn),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xiāng)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谷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里,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nóng)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zhì)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jié)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蒙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仿佛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zé)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lán)悠悠的天,白柔柔的云,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里。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篇二:
坐在窗臺下,望著手中那本珍貴的書《童年的馬》,心中沉思一片。
其實嫌少有哪位作家像張煒先生這樣愛惜動物,寫下有關(guān)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栩栩如生,每一篇都是動物的世界。他愛大自然,愛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生靈。他從動物現(xiàn)在的危險處境,想到大自然的處境,想到人類的命運,巧妙的反映出人類的殘暴與虛偽。他試圖挽回這種危險的關(guān)系,想讓人類與動物,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然而,現(xiàn)實并非如此。在生活中,人類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總是用其他生物的生命來換取自己的滿足。又有多少生物葬在人類的手下,逐漸走向滅絕的道路。其中有些殘暴的行為令人發(fā)指。我們連動物們最起碼生存的權(quán)利都要剝奪,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作家是憤怒的、痛心的。許多家長又有沒有想過這些行為對自己孩子幼小心靈的影響。這些殘害動物的人滿足了自己的利益,卻只會讓我,讓作者,讓真正愛護(hù)動物的人瞧不起,認(rèn)為他們不配做人,不配生活在大自然。
在本書中,有兩篇關(guān)于“阿雅”的故事。阿雅,是一種特殊的動物,他來自民間的傳說,來自祖母的口述。作者通過祖母描述了一個聰慧、靈巧、可愛、忠誠的小動物。雖然誰也說不清楚它到底存不存在,但作者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刻畫出這樣的一個動物形象,肯定寄托了他對動物世界的諸多感情和思考。如此可愛的一個小動物,卻要遭受人類的迫害。這樣的行為怎能不讓我們?nèi)祟惿钌畹姆此及?
動物有自己的生活天地,與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一員,都有權(quán)利享受自己的生活?墒,它們遇到的卻是看中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