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要有飽滿的情緒
記得美國培養(yǎng)教育心理學家潔諾特說過: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教師是決定性的因素.教師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境的主因.也記得法國作家雨果說過:“微笑,就是陽光,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教師的微笑是一種自信,一種教養(yǎng),更是一種良好的風度,一種獨特的成熟的心態(tài),一種教師特有的氣定神閑,寬容忍讓精神的體現(xiàn).有老師微笑的課堂,一節(jié)課就能輕松度過.教師用微笑來肯定學生們的表現(xiàn),學生們情緒就穩(wěn)定,心情就舒暢,對知識技能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便能更主動,更高效地學習,從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發(fā)展.為了更好營造良好的政治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政治課教學實效,在工作實踐中可以不斷提醒自己要試著忘記教師自己的不快,做個樂觀的人,試著忘記學生的過去,做個寬容,講民主的人,試著忘記自己的權威,做個與學生平等相處的人.更要強調教師必須首先要激活自己課堂情緒,自覺進行知識更新,我知道一點:在未來,你擁有的唯一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這樣也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不為所動,反覺得自己單純是貯存教材內容的“容器”.這樣就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內心要求無法得到滿足,自然地失去了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因而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力爭每節(jié)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課始五分鐘,我由學生進行時事政治講演.課中我要么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要么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中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辯論,要么可以由學生來充當教師進行課文講解,要么將富有啟發(fā)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這樣,課堂不僅成了施展才華的競技場,也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巧妙激趣,增強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熱情
興趣來源于認識和需要,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總是要受一定的學習動機支配,在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是認識興趣,或叫求知欲.教師要使學生對學習政治產生濃厚的興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學生感到學習政治對他們有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設置有一定難度的疑問,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狀態(tài),就會激發(fā)學生質疑解疑的興趣,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選用一些精彩動人的事實資料、趣聞軼事來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為了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我們還常用一些膾炙人口、內涵深刻的經典名言和詩詞警句,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四、學榜樣,明方向,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新編初中政治教材幾乎每課都有一些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有革命先輩、英雄模范和各行各業(yè)的先進代表等.學習這些典型的模范事跡和高尚情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大有提高,也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此外,我們還經常利用身邊典型,開展榜樣教育,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榜樣不僅有“遠在天邊”的,還有近在眼前的,他們的精神實質都是一樣的.通過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向災區(qū)捐款捐物的學生異常踴躍;參加手拉手希望工程的學生不斷增加;假日志愿者活動爭先恐后;課余時問主動為集體做好事的人多了,主動幫助同學補習功課的多了,等等.這充分顯示了榜樣教育的作用.
五、寫政治小論文,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近年來,我們在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小論文寫作活動中體會到,學生多寫一些政治小論文,政治理論水平提高很快;同時對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也很大.例如,黨中央發(fā)布命令:“堅決取締法輪功.”我們就組織學生寫出這方面的政治小論文.學生們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的宣傳,對法輪功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認識,再結合自己身邊的偽科學事例,深刻批判了李洪志的歪理邪說.小論文寫得都很精彩,題目各異.“揭穿有病不吃藥便能治療的鬼話──李洪志自己既看病又吃藥”,“迷信奪去了我叔叔的命”,“千萬不要相信法輪功”等,從不同角度揭露了李洪志反科學、反人類、反政府的實質,不僅從理論上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科學教育.又如,李登輝分裂祖國的陰謀公開后,學生們主動向我們提議,要用寫政治小論文的形式來批判李登輝的“兩國論”.學生們在論文中,有的從歷史上闡述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有的從民族利益方面批判李登輝是無恥的賣國賊等.每次小論文寫作后我們都及時進行評比、小結,優(yōu)秀的小論文我們還在櫥窗公布,從而使學生們能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上有所提高.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風,而且提高了分析問題、觀察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自身的政治素質.同時也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政治這門學科的熱情.
六、結合時政教學,提高辨別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僅靠課堂教學內容還是不夠的.學習范圍必須擴大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領域,才會使思想政治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充實.課堂教學與時政相結合,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運用的好方法.我們平時注重從報刊、雜志上摘錄和搜集一些教學資料,堅持天天組織學生看電視新聞節(jié)目,瀏覽報紙并抓住時機把當前社會熱點和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的“不朽的豐碑”專欄中,每天都介紹一位革命烈士,我要求學生們用簡潔的語言將他們的光輝事跡記下來,不斷激勵自己.又如,講有關世界政治問題時,我運用美國入侵伊拉克,粗暴干涉別國內政這一實事,來揭露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新的不安全因素在增加,人類的和平事業(yè)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嚴重挑戰(zhàn).我還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關心時政的好習慣,每天抽點時間看新聞聯(lián)播,多讀報刊,及時了解中央精神,有不少學生還做了時政筆記.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智力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政治課一張嘴巴、一根粉筆,上課畫條條、課后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現(xiàn)狀,轉變思想觀念,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再者,學生素質的提高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包括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等,從而為提高學生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