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了解,特別是對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認知,武昌理工學院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于2024年7月18日在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五里鎮(zhèn)金塘村舉辦了地球儀制作教學課程。
此次教學活動不僅是一次地理知識的普及,更是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鍛煉。在志愿者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們親手繪制了地球儀的各個部分,將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圖準確繪制在球體上,通過實踐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活動當天,志愿者們提前到達金塘村活動室,為教學課程做了周密的準備,包括準備塑料球、顏料、畫筆和鐵絲等所需材料。課程開始,志愿者老師首先詳細講解了地球儀的制作步驟,盡管繪制經緯網等步驟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難度,但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均順利完成了各個環(huán)節(jié)。隨后,學生們在塑料球上仔細描繪各大洲的形狀大小,這既考驗了學生的耐心,也展現(xiàn)了他們的繪畫技巧。在涂色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各具特色的地球儀作品。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熱情和積極性。他們認真聽講、仔細觀察,積極向志愿者提問,并與志愿者們互動交流。志愿者們耐心解答學生的疑惑,鼓勵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所學的地理知識融入地球儀的制作中。經過數(shù)小時的辛勤努力,學生們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儀作品,并紛紛表示希望帶回家中向父母展示。
根據美國認知心理學家Nora S. Newcombe的觀點,孩子通過頻繁觀察地圖可以提高空間想象力,這種能力與數(shù)學能力密切相關,被譽為想象力的“眼睛”。20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也指出空間想象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而地球儀正是提升這一能力的有效工具。此次地球儀制作教學課程不僅使學生們深入了解了地理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此次活動也為武昌理工學院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與金塘村之間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促進了雙方之間的友誼與合作。
志愿者王亞平在采訪中表示:“地理學習使我們能夠洞察大千世界的豐富多樣性,拓寬我們的視野,從而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展望未來,武昌理工學院青春筑夢通城志愿服務隊將持續(xù)開展此類教學活動,旨在為更多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與實踐平臺,助力他們實現(xiàn)全面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