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剪紙文化,追尋剪紙內涵
實踐隊隊員首先查閱了有關剪紙的資料,了解到中國剪紙是一種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藝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常見的一種聯系形式莫過于春節(jié)時每家每戶窗戶上的窗花了。紅色的紙被剪成各式各樣的形狀,貼到窗戶上,火紅的顏色代表著人們喜氣洋洋的心情,更換新窗花也有除舊迎新的意味,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和更好的生活的希望。剪紙既可以是一種裝飾,也是人們對未來的盼望,是人民群眾訴求和內心真實渴望的展現方式。中國剪紙還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起源于公元六世紀,歷史文化悠久。
圖為剪紙作品展示
通訊員 王雯軒供圖
體驗剪紙技藝,品味剪紙之美
在了解了剪紙藝術的基本情況之后,實踐隊隊員嘗試體驗剪紙。在一張紅色的紙上,先構思好想要裁剪的圖案,然后再進行裁剪。剪紙的工具既可以選用較尖銳的剪刀,也可以使用剪紙用的刻刀。實踐隊隊員在剪紙的過程中發(fā)現剪紙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只要有細心和耐心并掌握一些技巧,那么一般的剪紙就都可以完成了。實踐隊隊員漸漸沉浸在了剪紙的過程中,陰刻、陽刻、陰陽結合,實踐隊隊員嘗試了多種剪紙方法,看著一張張剪紙在自己的手中一點點呈現,實踐隊隊員內心的滿足和自豪感溢于言表。這是獨屬于中國人民的自豪,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們每個中華子孫都引以為豪的。精致的圖案、源遠流長下來的技巧和獨特的韻味,剪紙的美麗之處既是可以一眼就看到的,也是細細品味之后所能感受到的,剪紙獨特的魅力正是歷經了歷史長河的奠基之后留下的,獨屬于中國的浪漫。
圖為“九青·求是”實踐隊的隊員在體驗剪紙
通訊員 王雯軒供圖
與居民共賞剪紙,交流剪紙藝術
在體驗完剪紙之后,實踐隊隊員在社區(qū)中與居民共同欣賞了實踐隊隊員的剪紙成果,并討論了居民對剪紙的看法,有些居民還分享了他們小時候與剪紙的趣事。經過與居民的交流,實踐隊隊員發(fā)現大多數居民對剪紙還是充滿熱情的,而且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接觸過剪紙,不過并不會深入了解其中的技藝。剪紙在人民群眾的傳播范圍很廣,但大部分只是浮于表面,對其獨特的技法和悠遠的歷史并不了解。為了剪紙這項中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xù)傳承下去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和努力,可喜可賀的是早就有一個民間組織——中國剪紙協會,其下還有很多的地方組織,在堅持不懈地傳播剪紙文化,并努力將這項技術傳承下去。
圖為居民在欣賞剪紙
通訊員 王雯軒供圖
剪紙是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更是一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唯有保護它、傳承它,將它的“形”長存,“意”常在,才能使它在千百年后還可以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實踐隊員認為,想要剪紙永遠留存并廣為人知,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校園剪紙宣傳,從青少年開始,增強他們對剪紙的興趣。再者,要與現今的時代結合,做文創(chuàng)產品、游戲和app等來宣傳剪紙文化。傳播與傳承剪紙不僅是增強我們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強有力的舉措,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化興盛之夢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