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堅定信念聽黨話、跟黨走、迎接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7月15日至8月1日,西安科技大學人外學院開展了“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活動伊始,團委書記張晶晶召開活動準備會,會議一方面指導學生分組選擇尋訪地點,對學生的實踐學習過程提出相關安排,倡議小組制作多媒體課件,按照分組尋訪地點參與“紅色印記尋訪”打卡活動,并將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用圖片、視頻、文字等形式記錄下來,完成實踐報告;另一方面張晶晶結合往年學校學院“三下鄉(xiāng)”相關實例,就學生“行為準則”“出行安全”“人身財產安全”“實踐安全”等方面作以培訓,提醒學生在實踐中謹記安全底線,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學校聲譽和西科學子形象。張晶晶在會議最后表示,深入探訪紅色革命遺址,挖掘和發(fā)揚紅色文化和歷史傳承是本次實踐活動的中心內容,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yǎng)和前進動力,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踔厲奮發(fā),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實踐團受疫情影響,此次活動分組進行紅色黨史教育基地的學習。團隊成員通過參觀、走訪紅色基地,了解了篳路藍縷的革命歷程,彪炳史冊的偉大人物,觸摸永不磨滅的紅色印記,傳承紅色精神。在袁家溝黨性教育基地和上沙窩紅軍舊址,踏尋紅軍戰(zhàn)士為躲避敵軍的追擊翻山越嶺的艱難斗爭足跡、學習著名戰(zhàn)役精神;在瓦子街戰(zhàn)役紀念館里,聆聽劉四虎、周黑子、杜立海等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戰(zhàn)士們的感人故事;在知青舊址延川梁家河,參觀梁家河村史館、知青舊居、知青井、聽取講解員對習總書記當年在梁家河插隊時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的事跡;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回顧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1936年到1946年間作為“紅色堡壘”“紅色兵站”“紅色橋梁”的厚重歷史,切身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始終不渝的理想信念和為中華民族解放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在鄧小平故居詳細了解了一代偉人的成長歷程,重溫了改革開放以來的輝煌成果以及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感悟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在白河烈士陵園,參觀廉政宣教陳列室、烈士墓冢、烈士紀念碑、文化長廊等建筑,并瞻仰和悼念革命烈士;在三五九旅窯洞遺址,參觀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歷史遺跡,近200個窯洞展示了先輩如何在革命年代,用自己的雙手支持整個邊區(qū)經(jīng)濟的傳奇故事。
通過實踐探訪,成員們走進革命紀念館,重溫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瞻仰英雄紀念碑,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探訪紅色舊址,尋找珍貴歷史印記。經(jīng)過多地走訪,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紅色教育基地是我們黨的光輝歷程和百年崢嶸歲月的生動教材,是學習紅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課堂。越深入學習黨的百年歷史,越是深知我們黨這一路走來有多么的艱辛和不易。無數(shù)浴血奮戰(zhàn)的先輩們,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應有的使命擔當。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老一輩
革命家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堅定信念,無私奉獻,立足自身,勤勉學習,為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團隊成員周鴻汝動情地說:“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的精神再次得到了淬煉,感受佛坪的歷史文化,聆聽佛坪的紅色故事,內蘊家國情懷于心,外化紅色精神于行。佛坪之行,將我拉回到了紅軍戰(zhàn)士們斗爭的崢嶸歲月,感受到他們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緊密聯(lián)系依靠團結人民大眾的精神,勇于革命,不怕困難的精神。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生于和平年代,不曾體悟過戰(zhàn)火紛飛,但應銘記先烈們的光榮事跡,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和信任,擔當青年大學生應有之大任,不負時代,不負
青春
團隊成員蘇誠在參觀完“三五九旅窯洞遺址”后寫道:“看著那一排排歷經(jīng)滄桑與歲月的窯洞,回想起三五九旅當年打鹽時,自挖窯洞為房,割草鋪地為床、壘土筑灶為炊,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時代,前輩們靠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努力發(fā)展生產,創(chuàng)造了當時‘中央第一財政’的奇跡。前輩們打鹽自救的歷史,展現(xiàn)了革命戰(zhàn)士與定邊人民一起開展大生產,共鑄紅色初心的意志精神,更激勵了后輩們努力拼搏、披荊斬棘,而三五九旅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也正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傳承和發(fā)揚的文化瑰寶。”
團隊成員黃嘉祥在每日記錄中寫到,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坐落于鬧市之中,卻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因為它見證過最嚴峻的歷史,擔任過作重要的任務;錯落有致的院落古樸,卻透露出革命的光華。整潔的床褥、嚴明的紀律,這里是我們黨革命的搖籃,無數(shù)偉人在這里成長,無數(shù)事跡在這里延續(xù)。黨的百年發(fā)展史,伴隨著樂與苦的淬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fā)達。在發(fā)展過程中,越是往上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從走過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前輩們都未曾放棄,我們又怎能松懈。
大學生暑假“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是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每一次切身的體驗與近距離的接觸,都在引導和幫助青年學子深入學習感悟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傳承優(yōu)秀中華民族精神和堅定偉大理想信念,從而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不忘初心、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砥礪前行,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奮斗的鮮明印記,在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奮斗的道路上追尋信仰之光,擔青年之責,圓中國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