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時,我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風下雨,我都要騎車40分鐘,到杭州西湖旁的一個小旅館去學英語,這一學就是8年。那時,中國已經逐漸對外開放,許多外國游人到杭州旅游觀光。我經常為他們充當免費導游,帶他們四處瀏覽的同時練習英語,這8年的學習深深改變了我。外國游客帶給我的知識和從老師、書本學到的很不一樣,我開始比大多數人更具全球化的視野。
另一件使我發(fā)生根本改變的事發(fā)生在1979年。我遇到了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家庭,這家有兩個小孩,我們一起玩了三天,后來變成了筆友。1985年,他們邀請我暑假到澳大利亞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在我出國之前,我以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國家。當我到了澳大利亞,我才發(fā)現,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確。
屢遭挫折
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當時杭州最差的大學杭州師范大學錄取。在大學里,我有幸當上了學生會主席,后來還成為杭州大學生聯合會主席。但那時,我的未來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學英語老師。畢業(yè)時,我成為500多名畢業(yè)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師。我的工資是每月人民幣100至120元,相當于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書生涯中,我一直夢想著到公司工作,比如飯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我就是想做點兒什么。1992年,商業(yè)環(huán)境開始改善,我應聘了許多工作,但沒有人要我。我曾經應聘過肯德基總經理秘書職位,但被拒絕了。
接著在1995年,我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的翻譯前往西雅圖。一個朋友在那兒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聯網。我們在雅虎上搜索啤酒這個單詞,但卻沒有搜索到任何關于中國的資料,我們決定創(chuàng)建一個網站,并注冊了中國黃頁這個名稱。
我借了2000美元,創(chuàng)建了這個公司,當時我對個人電腦和電子郵件一竅不通,我甚至沒接觸過鍵盤。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自己是盲人騎瞎馬。我們與中國電信競爭了大約一年,中國電信的總經理表示愿意出資18.5萬美元,和我們組建合資公司。我還從來沒見過那么多錢。遺憾的是,中國電信在公司董事會中占據了五個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兩個席位,我們建議的每件事件他們都拒絕,這就象螞蟻和大象搏弈一樣,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我決定辭職單干。那時,我得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個offer,負責運營一個旨在推動電子商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