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一次EMBA學員交流分享會上,有企業(yè)家問我:“馬教授,能不能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話,說說到底什么是供給側改革?”言談中流露出比當年對待那些所謂“互聯網思維”更為不解和焦慮的神情。
的確,自2015年夏天至今,經濟生活中最新最熱的詞莫過于“供給側改革”。就其構詞法而言,是典型的合成法,即由“供給側”和“改革”兩個詞組合而成。從字面上來看,都毫無疑問地屬于宏觀經濟學(這可是一門“顯學”)的范疇。但作為研究微觀層面的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學者,我們還是需要秉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科學態(tài)度追根溯源一番。
供給為何失效?
所謂“供給側”(Supply Side),即那些相對于“需求側”(消費者)而言的“廠商”,更通俗一些,就是市場上的“企業(yè)”。所謂“改革”,就是對以前形成的相關經濟政策的矯正和調整,增加一些措施的同時減少另一些措施,從而再形成新的政策措施,是為“Reform”(字面直翻為“再次形成”)。
有了這個簡單的理論準備,就不難理解供應側改革實際上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簡稱,更不難理解為什么說這一改革是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以及“從生產領域加強優(yōu)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但問題又來了,在市場上,好好的供給,怎么就變成了無效的?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企業(yè)和消費者兩方面著手。在中國的市場上,籠統(tǒng)一點兒地講,就只有兩大類型的企業(yè),一類是國企,一類是非國企。對于前者的供給之低效、無效以至于“僵尸國企”橫行,幾乎已成諸多“顯學”的定論,囿于篇幅所限,原因不再贅述。那對于廣大的非國企,怎么也有產能、庫存、成本、短板的問題?從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學的角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就是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出了問題。
而在當下,要解決這些企業(yè)的無效供給、提高其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我們更呼喚微觀層面,尤其是企業(yè)家的“互聯網新思維”,或者說2.0版的“互聯網思維”。關于舊的、1.0版的“互聯網思維”,我們不再回顧。那么,“互聯網新思維”究竟有哪些特點?這是“互聯網思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宏觀背景下的一次迭代或者說是一種對商業(yè)本質認識的回歸,我們給出“八字方針”:“企業(yè)即人,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時代深意
企業(yè)界有句經典的話——“企無人則止”。從字面意義上講,“企”字由“人”和“止”構成,無人則止。在這里的“人”,應該是個復數,包含兩個不同的人群:一個是企業(yè)外的“人”,主要指客戶;另一個是企業(yè)里的“人”,主要指員工。
關于客戶,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了,企業(yè)存在的目的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價值。但客戶的需求日新月異,客戶的價值訴求和需求側的結構升級是不以供給側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此,就不難理解去年以來跨境電商為何如此火爆,而C2B為何將成為企業(yè)不得不慎重考慮的模式。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1.0版的“互聯網思維”在“供給側改革”的新背景下,到底舊在哪里?尤其是,為什么曾經的免費已不再有效?這是因為地球人都已經明白“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的簡單邏輯,而以中產階層為代表的客戶已不再一味地只關注價格。為什么迭代、專注、極致、口碑也不再有效?因為你自以為是的創(chuàng)新只能顛覆你自己,你言必稱的專注和極致成了企業(yè)進一步轉型的絆腳石,你所說的口碑營銷從藝術形式上來看更像自彈自唱。
至于另一個“人”,即“以員工為本”,特別值得深思的是,真正已經開始全面踐行這一互聯網新思維的,卻往往不是“BAT”這樣的互聯網企業(yè),或是O2O這樣的時髦企業(yè),而是極具改革精神的所謂傳統(tǒng)企業(yè)。海爾是一個例子。張瑞敏的“以人為本”,是以人的創(chuàng)造力為本而不是以人的執(zhí)行力為本。這就說到了減少所謂無效供給的一個重點,即讓有創(chuàng)造力的員工去滿足不斷變化、升級的客戶需求。另一個例子就是華為。早在2009年開年,任正非向華為全體員工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吶喊:“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
說了這么多,再回到供給側改革。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政府的政策也已經很明確。這一切都等待著需求側的檢閱。尤其是,經濟學家們的解釋也已經很詳盡了,社會學家也苦口婆心地拆解包子生意的邏輯來進一步解讀市場供需。知道了Why(為什么)以后,是時候該解決How(怎么做)的問題了。筆者謙卑地提出“企業(yè)即人,以人為本”,作為微觀層面讓“供給側改革”落地的“互聯網新思維”,其核心雖是對商業(yè)本質的回歸,但似乎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互聯網的思維本身。
具體如何做?恕我直言,還是要先認真系統(tǒng)地學習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否則,就像微信段子中描述的隔壁賣肉的老王,以為讓其顏值高的網紅女兒代其看攤,就能夠真正解決供應側的結構問題。如是,我只能說,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