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習概課堂,助力吾輩成長
武科大網(wǎng)訊(通訊員汪永勇),6月11日下午,黃蘭老師帶領教學班2483的同學們在恒大樓三區(qū)405進行社會建設內容的學習。
“新時代社會建設的重點是什么?”,黃老師以一個問題開始本節(jié)課的教學,同學回答說“保障和改善民生。”接著老師開始給同學們講起“五位一體”的內容,黃老師說“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指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而本節(jié)課的內容社會建設就是“五位一體”建設的條件。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增進民生福祉是社會主義生產(chǎn)的根本目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生產(chǎn)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只有讓人民共享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方面發(fā)展成果,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黃老師在ppt中展示了國家社會建設各個方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向同學們普及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國家社會建設的重點領域。黃老師接著和同學們互動,在學習通上提出問題:“同學們最在意的民生問題是什么?”,同學們回答:“就業(yè),住房,安全……”,通過互動,讓同學們明白了民生問題無處不在,和同學們也息息相關。我們大學生應該積極為民生問題建言獻策,提出我們的想法。
“民生與發(fā)展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嗎?”黃老師接著向同學們提出問題,老師告訴同學們民生和發(fā)展是有機統(tǒng)一的,發(fā)展是解決民生問題的“總鑰匙”,民生是發(fā)展的“指南針”,發(fā)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離開發(fā)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兩者是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是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
黃老師向同學們分享了長江禁漁的小故事,長江禁漁后迫使很多人不得已上岸找工作,而其中有許多60歲以上的也沒有保險的人如果沒有找到工作的話生存都困難,而國家政府了解到這個情況后,采取了“應保盡保”的政策,保障了這些靠海吃海的人在禁漁之后的基本民生問題。突出重點就是對重點群體和重點地區(qū)進行傾斜,特別是加大對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相對貧困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完善制度就是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和可持續(xù)。引導預期就是促進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預期,形成民生保障水平要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合理認識。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是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
要及時準確地了解群眾所思所憂所急所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針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原則是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讓所有勞動者在推動發(fā)展中分享發(fā)展成果。改善民生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眾自身奮斗的目標。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破解。
在黃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認識到了社會建設的重點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清楚的知曉了民生問題和同學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知道了民生和發(fā)展是有機統(tǒng)一的關系,兩者并不是魚和熊掌的關系,同學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政府為改善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所推出的種種惠民政策,了解到中國共產(chǎn)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和奮斗。
- 校園垃圾,“義”同清掃
- 為踐行義工精神,讓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月3日江西財經(jīng)大學義工協(xié)會組織社團七個部門所屬成員于
- 06-14 關注:0
- 走進習概課堂,助力吾輩成長
- 武科大網(wǎng)訊(通訊員汪永勇),6月11日下午,黃蘭老師帶領教學班2483的同學們在恒大樓三區(qū)405進行社會建設內容的學習
- 06-14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