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小連)6月5日下午,外國語學院2216團支部于3301教室舉辦了本月的團日活動。本次團日活動以“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 。在團支部成員們歡度端午的背景下,本次活動通過挖掘端午節(jié)日背后的紅色文化故事,引導基層團支部成員朝著提升思想覺悟、跟隨黨的指引的目標前進。同時本次活動促進團支部各成員之間的交流,為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團支部氛圍提供契機。

(圖一 活動成員合照)
活動伊始,團支部成員們閱讀了《贛南日報》于2022年6月4日發(fā)表的端午特輯文章《豆腐乳、牛和端午節(jié)粽子》。文章通過“豆腐乳”和“牛”兩個物件,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員項英貫徹不受群眾一針一線并且時刻關注群眾需要的黨員風范。文章還提到在1936年端午節(jié)這天,油山的群眾懷著關切之心給紅軍游擊隊送了粽子,還特地按項英的口味做了白水粽子。在這黨員和群眾的一來一往中展現(xiàn)了革命年代紅軍和廣大群眾之間純質的軍民情,突出了模范黨員的優(yōu)良作風。這激勵著團支部成員們堅持清醒堅定的態(tài)度,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
(圖二 團支書侯慧慧朗讀文章)
接著,團支部成員們觀看了《光明網(wǎng)》2021年6月12日發(fā)布的題為《小小粽子的紅色情緣》的沙畫視頻。視頻回顧了荏苒歲月中黨和粽子發(fā)生的故事,有黨員作為主角的故事比如陳望道翻譯《共產(chǎn)黨宣言》時為真理著迷,以至于不小心蘸墨水吃粽子的事跡,也有革命群眾和黨的故事,比如周籃嫂為紅軍送粽子。通過小小的粽子去看其中蘊含著的濃濃的革命情緣,團支部成員們直觀地感受到了黨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
(圖三 團支部成員們觀看沙畫視頻)
活動最后,團支書侯慧慧以愛國詩人屈原作品《離騷》的“亦余心之所向, 雖九死其猶未悔”為引入,結合本次活動學習內容進行了總結。侯慧慧表示本次活動恰逢端午佳節(jié),以根植紅色基因為主題。 她希望團支部成員們能在這些黨和群眾的端午故事中感受到革命年代軍民一心的脈脈溫情和黨從始至終像屈原一樣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 。最后她鼓勵團支部成員們在學期尾聲,也要以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繼續(xù)前行。
(圖四 團支書侯慧慧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以端午佳節(jié)為契機,團支部成員們進一步了解到黨的故事,也更加認識到了黨的紅色血脈中的強大信仰力量。正是不負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