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中學化”,別讓學生成為“籠中鳥”
近日,諸多高校推出新規(guī),對在校學生進行強制性管理,如上課考勤收手機、禁止隨意進出校園……一系列的新規(guī)使得大學管理愈加“中學化”,不少大學生吐槽自己被“圈養(yǎng)”;而另一部分則認為其是為了解決部分大學生缺乏自律性和責任心的無奈之舉。(4月19日 半月談)。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仍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和引導,因此強制性管理是可行且必要的。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學生已經(jīng)成年,逐漸的有了更加成熟的自我意識,其身心發(fā)展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自己負責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需要做的應是提供更多的引導,而非沿用中學階段的強制管理模式,將學生們“圈養(yǎng)”起來只會徒增其壓抑和束縛感,并不利于其成長。
作為一個微縮的小社會,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地方,高校應摒棄“包辦式”管理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空間,哪怕跌倒,也要允許學生擁有飛翔的機會。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完全地放任其隨波逐流,而是要從管理方式開始改變,打開名為“包辦式”管理的囚籠,從“管”學生轉(zhuǎn)變?yōu)榉⻊諏W生、引導學生。
加強管理,高?梢酝ㄟ^思想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提供多彩的課余活動和實踐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內(nèi)在自律意識,讓他們用知識和技能豐滿自己的羽翼。高校應相信學生的能力,在必要時給予幫助,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尊重,讓本就屬于森林的鳥兒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才能,而非桎梏于一方籠中天地。
- 大學教育“中學化”,別讓學生成為“籠中鳥”
- 近日,諸多高校推出新規(guī),對在校學生進行強制性管理,如上課考勤收手機、禁止隨意進出校園……一系列的新規(guī)使得大學管理愈加“中學化”
- 06-03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