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母親遺像前……
2011年春節(jié),是我生來第一次在北京過年。除夕夜的北京城鞭炮炸響,煙花四射,我卻一直沉浸在那無盡的思念之中……
母親一生沒出過遠門。我曾對母親說一定要接她到北京來看看,可現(xiàn)在,這個機會我卻再也找不到了。
春節(jié)前單位放假,我?guī)迌簩iT回了趟河南老家。說是去看看,又能看誰?父母都不在了,“家”其實只是一個三分小院兒,一座西屋,一座堂屋。
進入堂屋,迎面墻上掛著母親的照片。按老家習俗,老人去世未滿三周年,照片須在老家存放。站在母親遺像前,我呆呆地望著、望著……良久,女兒看出了我的心思,將照片輕輕取下,遞給我,我趕忙掏出紙巾,在母親那玻璃鏡框上慢慢地擦拭,擦了一遍,又擦一遍,內心的酸楚陣陣涌來……
2002年12月的一天,我正在單位上班,妻子來電說我在農村老家的母親突然病了,很重!我立刻囑咐妻子叫救護車,把母親接到市里醫(yī)院治療。放下電話,我便急忙趕到北京西站,買了張站臺票擠上火車往家趕……
一路上,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畢竟83歲的老人了,我擔心母親過不了這個坎兒!
母親是平凡的。她沒上過學,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稍谒砩,處處體現(xiàn)著一位農村婦女的勤勞、節(jié)儉、善良和堅強。
母親是勤勞的。她起早貪黑,忙里忙外,丟下耙子,又拿起掃帚,干起活兒來像拼命。她為的是能供我上學讀書。她常說:“俺沒文化,不能再讓俺兒沒文化,不管多累也得把俺兒拉扯大,讓他成個人樣”。我知道,母親所說的“人樣”,不僅是指長大成人,還包括“成才”。母親以她那單薄的身體,扛著家庭的重擔。我清楚地記得,夏天,母親頂著烈日到地里薅草喂羊,長年累月的勞作,她的雙手磨出了一層又一層老繭,腰也因長期薅草成了駝背,腰椎彎曲得像張弓,睡覺都不敢平躺……白天忙完農活兒,母親還要掐草辮到深夜,她把小麥稈編成草帽辮兒,每編兩周能賣一毛四分錢,供我在學校買咸蘿卜,她掐草辮的指甲凹陷得能放進一顆花生豆……
母親是節(jié)儉的。她一生織了那么多的布,可自己的衣服總是補丁摞補丁,走親戚時換件新衣,回家又立即脫下疊好放起來。有時感冒了,咳嗽得整夜睡不著,她連藥也不舍得買。有次,母親掃院子發(fā)現(xiàn)地上有個白藥片,二話不說撿起來就往嘴里放,我急忙上前阻攔,但她還是將藥片吃了下去,“扔掉了多可惜,那是花錢買的。”就連碗邊實在用筷子無法抹凈的飯粒,她也毫不猶豫地伸出二拇指,在碗邊上刮了又刮,而后,將二拇指放進嘴里,使勁吮干凈才作罷。家里的紅薯面窩窩頭長出了綠毛毛,她也用水洗了自己吃。然而,兒子怎能忘記,就在母親吃發(fā)霉的紅薯面窩窩頭時,家里炕頭上還放著母親專門為兒子包好的過冬至的餃子。那時我還在內黃縣一中讀書,那年冬至,母親包好了餃子等我回家,可我因在學校學習沒有回來。每個周末,母親都要去村西頭的土崗上接我,她將手搭在眉毛上,踮著腳兒,目不轉睛地翹望著西南方向,一直等到天黑……就這樣一連等了3個星期天,當我在第4個星期天回到家時,那存放在炕頭上的冬至餃子,母親自己連一個都沒舍得吃……
母親愛幫助人。她心靈手巧,紡花織布,縫補漿洗,樣樣精通。對待街坊鄰居,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她編草墩、甕蓋子,繡枕套,鄰居夸好看,她就抱著這些物件往鄰居家送。就連到家里討飯的,母親也都從不讓人家空手離開。有次來了個討飯的婦女,母親實在找不出東西給了,就讓我拿了生紅薯干送給人家。
母親是堅強的。“文革”期間,父親因1943年入黨又是村干部遭批斗。幾次批斗會下來,父親受不住了。有天夜里,我矇眬中聽父親說:“孩子交給你了,千萬別耽擱他上學。”我以為在做夢,誰知第二天早上醒來,父親果真不見了。我問母親:“娘,爹去哪兒了?”“去鎮(zhèn)上賣草苫了。”母親說。我信以為真。誰知,等了一天又一天,父親一直沒有回家。村里造反派又來揪斗,找不到父親,就把母親帶走頂替。那時,每天夜里,紅衛(wèi)兵都要敲鑼打鼓到我家,一邊喊著口號,一邊將母親帶走。我晚上睡覺前都要劃根火柴,照照床下、桌子下,再照照門后,見沒有異常才匆忙脫衣服鉆被窩兒,用被子蒙住頭。將近一個月,母親被逼交待父親去向,母親不說,他們就不讓她睡覺,不讓吃飯,稱“熬著她,看她是不是鐵打的?!”看著母親清瘦疲憊的臉,我哭了,母親說:“哭啥哭?他斗他的,你好好上學,甭操恁多心。”
有天放學,母親見我兩眼通紅,滿臉淚痕,問:“打架了?”我說:“沒有。”“老師吵你了?”“沒。”母親急了,“啪”一掌打在我頭上:“那是咋啦?不好好學習,凈給我惹事,娘帶你容易嗎?!”我的淚水“嘩”地流下來:“娘,我真沒惹事。是,是……”
“是啥?”母親追問。
“是……貧管會主任上階級斗爭教育課,每星期六下午都是他上課,上了好幾個星期了。他在課堂上當著同學的面斗我爹,批我爹,罵我爹,還非讓我聽,不聽就斗我,娘……我不想上學了……”
“哭啥哭?!他上他的,你學你的,能咋?”母親話雖干脆,可她內心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小學就要畢業(yè)了,我和幾個村的小學生一起考試,成績名列前茅。母親很高興,我們都盼著能去鄉(xiāng)里的中學讀書!可一天早上,貧管會主任到我家,說:“延軍,鄉(xiāng)中沒有錄取你。”
“為啥?”我問。
“貧下中農的子弟錄不完,你父親有歷史問題,社會主義學校不能培養(yǎng)你!”
兜頭一盆冷水,我的心碎了!我一連哭了三天,飯也吃不下。母親又急了:“哭啥?!不讓上你就在家學,再窮再難我也得供你認字。”
……
下火車,轉汽車,直撲市中醫(yī)院,我一頭扎進母親的病房。終于看到了母親,她戴著呼吸機,深深昏迷著!我心如鉛石!主治醫(yī)生說:“延軍,實話告訴你吧,你母親是大面積腦梗,主腦干都堵死了,又這么把年紀了,好轉的希望幾乎沒有,你還是準備后事吧。”
“不!不行!!不管花多少錢,您一定得把我母親救回來。”看著醫(yī)生為難的樣子,我決定將母親轉到市里最好的醫(yī)院治療。
在市人民醫(yī)院,領導和專家們也都沒把握,說只能試試看。
在母親的病床前,我一直守了七天。我含著淚,在她耳邊喊:“娘,娘,你睜眼看看,您的兒子回來了,兒子回來了!”我跟她嘮兒時的事,也聊我在北京的工作……這七天里,我喊“娘”的次數(shù)相當于過去七年的總和。七天后,奇跡發(fā)生了,母親漸漸地蘇醒過來了!她慢慢有了意識,眼睛開始有了光亮,手和腳也能動了……醫(yī)生說:“也許是你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才把老人家留了下來。”
28天后,母親出院了。在母親住院的28天里,我守了她28天,侍候她28天,喊了她28天的“娘”!
……
6年后,2008年8月22日,母親還是走了。她走得很安詳,甚至沒有留下一句遺言。那年,她89歲。
我后悔!我真后悔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太短,后悔把母親從農村接到城市太晚,后悔沒能早點兒接母親到北京來看看!在母親心里,她多想到北京來,親眼看一下兒子在這里的生活啊……
母愛如山,母愛似海。我是躺在母親的懷抱里長大,又是靠著母親的肩膀成才的啊!
家有老人,是兒孫們的福!即便母親躺在病床上,我每次回家,都是先到她的房間“娘,我回來啦,我回來看您來啦!”母親總是面帶著微笑,眼里閃著亮光,看得出,您是在為兒子成才而感到欣慰啊?扇缃,我又去哪里叫一聲“娘,我的親娘啊!”
撫摸著母親的遺像,我輕輕地喊著:“娘,兒子回來了,兒子回來看您來了,娘,您聽得見嗎?娘!”
母親,安息吧!操勞辛苦了一輩子了,就好好地休息休息吧,娘!
- 最后的背影
- 父親,在我尚沒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的時候,離我而去,已經二十年了。
- 01-10 關注:0
- 站在母親遺像前……
- 母親一生沒出過遠門。我曾對母親說一定要接她到北京來看看,可現(xiàn)在,這個機會我卻再也找不到了。
- 01-10 關注:0
- 門孔
-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 01-10 關注:0
- 蘆草之思
- 那時秋風漸緊,霜葉飛紅,忽然就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蘆草。
- 01-10 關注:0
- 風從哪里來
- 風在哪里?在天邊的云絲霧影,在陌上的柳絮蒿蓬;在春天偃伏的碧草,在秋天飄零的丹楓;在高檣的一葉帆,在驥尾的千條線;在寺院的幛幡
- 01-08 關注:4
- 云和梯田
- 傳說中“中國最美的云和梯田”,隱匿于浙西南括蒼山脈霧氣迷蒙的群峰深處,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 01-08 關注:4
- 河之女
- 我是來這里尋找山桃花的。二十年前一位老鄉(xiāng)就告訴過我:“看山桃開花,那得等清明!
- 01-08 關注:3
- 月亮與沉香
- 晚上,我在房間里站樁。面前是南中國海(中間隔著玻璃窗)。
- 01-07 關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