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學生資助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資助政策知曉度與透明度,確保國家惠民政策精準落地,助力廣大學子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成長成才,我校于2025年暑期,精心策劃并組織了一支由優(yōu)秀師生代表構成的“化育微光,凝心筑夢”實踐服務隊,奔赴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與聊城市東阿縣,深入基層一線,開展了以“精準資助促成長 青春聚力助振興”為主題的學生資助政策宣講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打通政策宣傳的“最后一公里”,將國家與學校的溫暖與關懷直接送達田間地頭、千家萬戶,同時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一、 周密部署,未雨綢繆:扎實的前期準備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確保實踐活動高效、專業(yè)、有序開展,團隊在7月中旬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集中籌備。
政策研習,內化于心:實踐隊全員參加了由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資深教師主持的專題培訓會。會議系統(tǒng)解讀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包括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內各類獎助學金、勤工助學、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綠色通道”等在內的“多位一體”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隊員們就政策要點、申請條件、評審流程、材料準備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深入學習和研討,并針對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準備了標準化的解答口徑,力求每一位隊員都能成為“政策通”、“活字典”。
物料設計,匠心獨具:在充分理解政策的基礎上,團隊充分發(fā)揮專業(yè)特長與創(chuàng)意,精心設計制作了一系列宣傳材料。包括:主題鮮明、視覺沖擊力強的宣傳海報;內容詳實、語言通俗易懂的資助政策宣傳折頁;邏輯清晰、圖文并茂的宣講PPT。這些材料為后續(xù)的線下宣講與線上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方案細化,責任到人:團隊制定了詳盡的活動實施方案與應急預案,明確了各階段的時間節(jié)點、任務目標、人員分工與合作流程。對入戶走訪的話術、集中宣講的環(huán)節(jié)、線上推送的內容進行了模擬演練,確;顒尤f無一失。
二、 星火馳騁,知行合一:豐富的集中服務期實踐
(一) 菏澤市牡丹區(qū)站
團隊抵達牡丹區(qū)后,迅速與當地教育部門、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及村(社區(qū))委員會取得聯(lián)系,獲取支持,精準鎖定目標家庭與人群。
入戶走訪,精準滴灌: 實踐隊堅持“上午重點走訪,下午分組覆蓋”的原則。每日清晨,隊員們頂著烈日,在村干部的引導下,深入經濟困難學生家庭,特別是今年有高中畢業(yè)生的家庭進行“一對一”精準走訪。隊員們與家長和學生促膝長談,詳細介紹國家資助政策,徹底消除他們對于“上不起學”的憂慮。“學費、生活費怎么辦?”“助學貸款怎么申請?”“獎學金需要什么條件?”—面對這些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隊員們耐心解答。隊員們不僅“講出去”,更注重“聽進來”,認真記錄每個家庭的實際困難與個性化需求,建立走訪臺賬,為后續(xù)可能的精準幫扶提供依據。同時,發(fā)放宣傳折頁,留下聯(lián)系方式,便于后續(xù)咨詢。
集中宣講,全面覆蓋:實踐隊在牡丹區(qū)東城街道倉房社區(qū)會議室舉辦了大型集中宣講會,F(xiàn)場懸掛橫幅,播放PPT,吸引了近百名學生和家長參與。
設點宣傳,流動課堂:在人口密集的集市、廣場設立臨時宣傳點,布置易拉寶,發(fā)放宣傳品。隊員們主動向來往群眾介紹政策,解答疑問,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
(二) 聊城市東阿縣站(8月4日-8月10日)
轉戰(zhàn)東阿縣后,團隊及時總結牡丹區(qū)經驗,優(yōu)化宣講策略,繼續(xù)深入推進。
走訪深化,情感共鳴:在東阿縣的走訪中,隊員們更注重情感交流和精神激勵。除了講解政策,更多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用知識改變命運。
朋輩引領,再燃熱情:東阿縣集中宣講會如期舉行。團隊成員王文涵,一位曾獲多項資助的優(yōu)秀學姐,分享了其如何利用資助政策支持,積極參與科研競賽和社會實踐的經歷,為在場的學弟學妹們描繪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無限可能,進一步點燃了他們的求學夢想。
線上同步,持續(xù)發(fā)聲:在整個集中服務期間,團隊充分利用晚上空余時間及周末,維護運營團隊微信公眾號和短視頻平臺賬號。及時發(fā)布每日活動動態(tài)、政策圖解、答疑匯總、走訪故事等,制作發(fā)布了多條短視頻,形式活潑,易于傳播。這些內容被大量轉發(fā)至當地的學生群、家長群、社區(qū)群,形成了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宣傳矩陣,有效擴大了覆蓋面。
三、 科學評估,成效可視:基于問卷調查的效果分析
為科學評估宣傳活動的實際效果,了解群眾對資助政策的認知程度及存在的問題,實踐隊設計了《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知曉度與滿意度調查問卷》,在活動后期(主要在集中宣講會后及線上平臺)面向參與活動的學生和家長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20份。
問卷調查分析主要發(fā)現(xiàn):
政策知曉度顯著提升: 問卷顯示,活動前,僅21.7% 的受訪者表示對國家資助政策“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活動后,這一比例大幅上升至89.5%。特別是對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核心政策的認知度提升最為明顯。
政策誤解有效消除: 活動前,部分家庭因不了解政策而對大學費用充滿焦慮,甚至存在“讀書無用”、“貸款丟人”等錯誤觀念;顒雍,92.2% 的受訪者表示“消除了上學經濟方面的顧慮”,95.0% 的受訪家庭表示“支持孩子申請合適的資助項目”。
活動形式廣受歡迎: 關于最受歡迎的宣傳方式,“入戶走訪(面對面講解)”(占比75.6%)和“朋輩分享(學長學姐經驗)”(占比68.2%)位列前兩位,表明精準化和情感化的交流方式效果最佳。線上圖文和視頻也獲得了約50% 的認可。
政策建議收集: 部分受訪者提出了一些寶貴建議,如希望申請流程能更簡化、信息查詢渠道更集中、政策宣傳能更早(如在高一高二)介入等。這些建議已整理納入調研報告。
問卷調查數據有力證明,本次實踐活動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國家資助政策在目標地區(qū)的知曉度與理解度,基本實現(xiàn)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huán)預期目標。
四、 淬煉青春,深植情懷:實踐隊員的感悟與收獲
這次“下鄉(xiāng)行”不僅是一次政策宣傳,更是一堂生動深刻的“思政大課”和“實踐金課”,讓全體隊員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深刻理解了國情民情,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隊員們走出“象牙塔”,真正深入到中國基層的肌理之中。我們親眼看到了部分家庭面臨的實際困難,感受到了基層群眾對教育的渴望與重視。提升了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從活動策劃、組織協(xié)調到與人溝通、解決突發(fā)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對能力的鍛煉。隊員們學會了如何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解政策,如何耐心傾聽、換位思考,如何團隊協(xié)作。
五、 總結與展望
活動成功搭建了國家資助政策與基層困難家庭的溝通橋梁,有效消除了經濟困難學生求學的后顧之憂,傳遞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同時,活動也為青年學生提供了增長見識、錘煉意志、奉獻社會的寶貴平臺,實現(xiàn)了“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環(huán),是資助育人工作的生動實踐和有效延伸。
未來,學校將繼續(xù)總結本次活動經驗,完善工作機制,探索建立資助政策宣傳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實踐中來,持續(xù)擴大政策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為助力教育公平、促進鄉(xiāng)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