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大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這個夏天,中國計量大學標準化學院向新程團隊在完成了前期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于6月28日至7月4日滿懷熱情地前往了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進行參觀學習,先后前往張人亞黨章學堂、北侖革命烈士紀念館、北侖開發(fā)開放紀念館,在回顧黨史的途中展望新征程,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用腳步凝聚無悔青春。
第一站
守“初心”:尋訪中共第一部黨章守護地
——張人亞黨章學堂
團隊來到了張人亞黨章學堂,仿佛置身歷史,感受張人亞先生不屈的革命精神。
《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中共二大確定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等在內的一批珍貴歷史文獻,正是秘密地藏于張人亞衣冠冢長達20多年,才得以留存至今。團隊對紀念館館長就該館基本信息進行深入訪談。館長表示:“得知這一珍貴的革命文物是由一位共產黨員的父親藏在兒子的衣冠冢里保存下來的,習近平總書記連稱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
參觀期間,隊員們積極與紀念館講解員交流,獲知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歷史和各件紅色文物的詳細介紹,感受百年黨史映照著歷史悠久的古國從苦難到輝煌的命運蝶變和偉大傳奇。
圖為成員們了解建黨歷史 何丹 供圖
第二站
獻花寄語祭英烈
——北侖革命烈士紀念館
實踐團隊來到北侖革命烈士紀念館,近距離感受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 團隊在雕像前默哀三分鐘后,充滿敬意地獻上帶著熱情和追念的鮮花。成員錢欣在事后的采訪中直言:“在為期一百年的旅程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驅以及英雄烈士們一直以來都是民族獨立與人民幸福的奠基人,他們將永遠被歷史銘記,他們的崇高精神將始終牢記于人心中。當前的自由與富裕離不開前輩烈士的勇往直前,尊重、緬懷和保護英雄,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共和國建設事業(yè)英勇奉獻的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是我們當代青年該做的。
圖為成員獻花 王茂成 供圖
。展館中列出了 222名北侖烈士的英雄名字和英雄事跡,展示了100多張烈士照片、90多件革命文物和烈士遺物。他們在遠離家鄉(xiāng)、投身解放中國的戰(zhàn)斗中的堅定意志,深深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圖為成員了解革命烈士英雄事跡 黃胤翔 供圖
第三站
北侖開發(fā)開放展館
在第三站,團隊來到北侖開發(fā)開放展廳。在這里,成員們回顧北侖從濱海小鎮(zhèn)發(fā)展到現(xiàn)代國際港口城市的歷史進程,向一代敢于嘗試、敢于領先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致敬。
圖為團隊來到北侖開發(fā)開放展覽館 魏思姍 供圖
北侖開發(fā)開放展廳分為五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北侖開發(fā)開放以來的重要歷程和重大發(fā)展成果。展廳充分展示了時代變遷的標志,二樓的展廳布局成了三個時代的對比,使團隊直觀發(fā)展帶來的變化。 館長表示:“展廳里到處都是細節(jié)。除了常見的文字和圖片介紹外,還有各種新穎的展示形式,如現(xiàn)場展示、模擬場景、人機交互等。成員們感受到發(fā)展帶來的變化,并對先輩的開拓進取精神印象深刻。短短幾十年的快速發(fā)展與前幾代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寧波紅色文化精神值得新一代青年學習。”
結語
從張人亞的守護精神,到革命烈士的奉獻精神,再到北侖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一路追求先輩的足跡。在這個過程中,向新程團隊看到了歷史的旗幟,感受到了先輩的艱辛和毅力,深深觸動了寧波的紅色文化精神。在實踐過程中,成員們從歷史中汲取紅色精神的力量,不忘初衷,開拓進取。
中國計量大學標準化學院“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的暑期社會實踐圓滿結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精神,銘記歷史,不忘初心。逐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接管前幾代人的責任,堅持不懈,努力工作,為個人、國家和社會的未來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