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理學子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心得:保護好傳統(tǒng)武術,你我義不容辭
2023年的暑假對于我來說以前的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個。傳統(tǒng)武術是中華文化的國粹之一,也是中國獨特的民族體育民族項目。對于剛入門的我來說這次實踐之路真的是收獲頗豐。7月12日-8月17日,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學院鑄魂實踐團在蘭州市、天水市等地開展了以“弘揚隴原武韻,踐行文化自信”為主題的中華傳統(tǒng)武術文化傳承與推廣活動,通過走訪民間武術傳人、調研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現狀、舉辦傳統(tǒng)武術培訓、武術文化傳承及推廣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在第一站中,我們走訪了學校附近的晨練廣場,蔣爺爺與茍爺爺在耄耋之年對武術的熱情,真真切切的讓我們感受到了武術的魅力所在。它是一種強身健體,鍛煉意志,豐富文化生活的好方法。他們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向我們這種年輕人闡述了什么是“堅持”。
第二站,我們便邀請到了甘肅九鼎武韻文化傳媒公司的法人楊俊杰先生,他給我們采用新穎的方式介紹了自己練武,以及創(chuàng)業(yè)的經歷,這次給我們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讓我們這群人真正的了解到了練武術的不易以及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與困難,以及武術帶給自己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一些優(yōu)點,這給我們即將進入社會的學生們給了很大的一個幫助。之后的一問一答環(huán)節(jié)中,不斷的談及了自己對于武術文化的傳承以及推廣的一些經驗,這讓我們認識到了新時代武術的新氣象。第三站,便是走進我的家鄉(xiāng)甘谷縣,它是全國的武術之鄉(xiāng)之一。走進家鄉(xiāng)的那一刻起,我們的活動也開始了,我們拜訪了甘谷縣武術協(xié)會的牛茂增老師和侯林林老師。在傳統(tǒng)武術上他們給了我們好多的學習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我從小便接觸到了武術,以前只是覺得這是很好看的一項表演,但當自己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那每一式是那么的生疏。當自己看到那些小孩子比自己練的還好的時候,自己的心里便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但當自己逐漸的開始接觸之后,發(fā)現那才是自己。進步的動力,武術并不是一項讓自己成為自卑的東西,更是一項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自律,自強的東西。自己逐漸開始接觸多的時候會明白學習武術的意義便是強大自己,然后用來保護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
最難克服的便是自己身體素質,身體的柔韌性與協(xié)調性的配合,剛開始接觸這些的時候,每一招每一式是那么的別扭,但當自己接觸多之后,它又變成了一個習慣性的東西。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太極,多人說太極是老人拳,但我學習的過程中并不這樣認為。它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一般的東西,在逐漸練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他對于身體的一些改變,你不僅可以感受到他的文化底蘊和魅力,更能感受到那一種練習時的喜悅與高興。對于一名初學者來說,其實最高興的是莫過于學會一套完整的拳法套路,雖然說可能剛開始打的并不是太好,但當自己慢慢的練習之后,它會變成自己一項優(yōu)秀的技能。在這次活動中,最讓我收獲大的不僅僅是學習到了武術,更是了解了它的內涵。也能深刻感受到那種國家對于體育運動方面的各種大力支持,讓練習者有了更好的優(yōu)秀的場地去學習和了解這些東西,這不僅僅鍛煉的是一個人的意志力,更是一代人的精氣神。也能深刻感受到那種國家對于體育運動方面的各種大力支持,讓練習者有了更好的優(yōu)秀的場地去學習和了解這些東西,這不僅僅鍛煉的是一個人的意志力,更是一代人的精氣神。(通訊員張璐杰)
- 記一次難忘的圓夢工程志愿活動
- 通過此次圓夢工程志愿活動,我們走入寧夏回族自治州固原市張易鎮(zhèn)大店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志愿服務活動。
- 08-19 關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