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松嶺村,一個古樸而充滿文化底蘊的村莊,因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舞貔貅而聞名遐邇。近日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熠啟服務隊踏上了這片獨具嶺南人文風情的土地,開展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舞貔貅的調研。在佳松嶺村委會,熠啟服務隊與村干部進行深入的交流。負責檔案管理與村史的張祖鋒委員介紹了佳松嶺村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貔貅是我們村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代相傳。我們希望通過貔貅,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村的文化底蘊。”
圖1 隊伍成員與村干部合影留念
隨后,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地理科學學院熠啟服務隊前往佳松嶺貔貅培訓基地實地調研,這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基地,也是當?shù)乇4婧蛡鞒絮魑幕闹匾獔鏊。在基地里,服務隊見到了佳松嶺貔貅的第五代掌門人——張永木師傅。張永木師傅詳細介紹了貔貅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貔貅作為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具有辟邪驅鬼、保護家宅的寓意。我們的祖輩曾說貔貅是神獸,能帶來好運和祥瑞,所以在重大節(jié)日或喜慶時刻,我們都會舞貔貅來祈福。舞貔貅是我們村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代代相傳,因此我們也希望讓更多的人學習和傳承這門文化。”
圖2 舞貔貅掌門人張永木師傅向隊員介紹貔貅文化
在訪談中,熠啟服務隊了解到,佳松嶺村的貔貅文化源遠流長,是村民們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視和保護政策的推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貔貅文化產(chǎn)生興趣,紛紛前來了解和學習貔貅。派潭中學等附近的學校每周都會開設貔貅課程,請張永木師傅前往授課,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貔貅。“學校開設課程是很好的傳承方式,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并且傳承舞貔貅文化。”張永木師傅如是說道。
圖3 隊員們認真學習舞貔貅的構造和要點
“我從小就聽過父輩講述貔貅的故事,對它一直充滿好奇,F(xiàn)在有了機會,我能了解貔貅真的太激動了。”熠啟服務隊的隊員感慨道,并積極學習貔貅文化,在張永木師傅的指導下體驗舞貔貅表演。在佳松嶺村的每一個角落,貔貅文化蘊含其間。它是這片土地的靈魂,是村落的精髓。地理科學學院熠啟服務隊的隊員們用耳傾聽、用鏡頭記錄、更用心感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貔貅這古老而神奇的文化。懷著對佳松嶺村的眷戀,帶著對貔貅文化的敬仰,熠啟服務隊深信,無論時光如何變幻,佳松嶺村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魅力都將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下傳承的更加絢爛。
圖片 | 地理科學學院熠啟服務隊
文字 | 劉飛 陳博睿
初審 | 安寧 王敏
復審 | 江涌芝
終審 | 何雪梅
來稿單位 | 共青團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