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xiāng)感悟:尋訪革命舊居舊址,踏著先烈血跡前進
——參觀瑞金葉坪紅色景區(qū)
江西瑞金被稱為“共和國的搖籃”;葉坪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革命領袖們曾經(jīng)工作生活過的地方,這里留著23處珍貴的革命舊居舊址和紀念性建筑。為了見證這段可歌可泣的壯烈史跡,傳承紅色記憶,不忘黨的初心與使命,7月26日,我們“尋訪紅色故都,傳承初心使命”赴江西瑞金微黨課實踐隊來到了瑞金葉坪。在葉坪革命遺址的尋訪中,在追尋信仰之光中,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圖為實踐隊員在一蘇大遺址宣誓 大學生新聞網(wǎng)通訊員 袁燚珍 攝
在前往葉坪景區(qū)的途中,當?shù)氐某鲎廛囁緳C先一步就讓我感受到蘇區(qū)人民刻在骨子里的樸實與好客。得知我們來自安徽,隨及熱情的向我們談論起瑞金的各大紅色景區(qū),以及它們當?shù)厝丝诳谙鄠鞯募t色故事。進入景區(qū)內(nèi),跟隨講解員的步伐看見了——飽受歲月風霜依舊頑強生長的老樟樹、樸素而莊嚴的紅色建筑、布滿歷史風塵而意義深遠的一蘇大遺址、記錄著革命先輩們光榮事業(yè)的雕像......要說最為我們所震撼的便是被譽為蘇區(qū)五大紀念建筑之一的紅軍烈士紀念塔。
我們和前來探望實踐隊的學校老師們一同,邁著沉重的步子,踩著“踏著先烈血跡前行”的八個大字,來到了烈士紀念塔。這座塔是1933年為紀念在革命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的紅軍指戰(zhàn)員而建造的,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蘇區(qū)軍民共同建造的第一座紅軍烈士紀念建筑。五角形的塔座、炮彈形的塔身,寓意著黨指揮槍,“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塔身布滿了一顆顆小石子,代表著千千萬萬名革命英雄。看到了這里我思緒萬千,內(nèi)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圖為實踐隊集體在紀念塔前鞠躬 大學生新聞網(wǎng)通訊員 許瑾 攝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正是這些前仆后繼、為中國革命上下求索的英烈,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是他們用鮮血鋪平了中華民族前進的道路,是他們用身軀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我們不禁想到有時為遇到困難而選擇停滯不前;為取得了一點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為生活上面的瑣事而自怨自哀,頓時感到有時的自己是那樣的可笑。從那一刻起,我們就告訴自己一定向著先輩們靠近,因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更是我們們應當學習且追尋的榜樣。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們奮力前行的強大動力。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牢記初心使命,譜寫時代篇章。一百年前的他們?yōu)榫韧鰣D存義無反顧,如今的我們?yōu)閷崿F(xiàn)民族復興當仁不讓。承載著紅色記憶的葉坪給我以深深的震撼,沿著革命先烈們的足跡,我對那段革命歲月有了更深的領悟,也更加明白身為新時代青年的我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絕對不能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更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我們這代人能夠堪當大任。為此在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增長才干的同時更要將無數(shù)革命先烈在近百年的堅強斗爭中積淀下來的紅色基因根植于血脈之中,即使我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會有萬千人同我一道,星星之火亦可燎原,以青春之我,賡紅色血脈,擔時代之責,續(xù)壯麗篇章。
圖為實踐隊在蘇維埃臨時政府遺址前合影 大學生新聞網(wǎng)通訊員 許瑾 攝
革命遺址承載著紅色記憶,它是歷史的沉淀,象征著熱血鑄就的革命精神。實踐到這里已經(jīng)告一段落,經(jīng)過這一次學習給予我的不僅是思想上的啟迪,還有加深了我對于革命精神的理解。我會把今天的收獲感悟,融入在今后的學習生活當中去,延續(xù)革命先輩的優(yōu)秀傳承,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自己的終極目標,并且為此而奮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