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此我想要誠摯地表達對學校讓我們開展“尋訪鄉(xiāng)村最美老師”活動的感謝,因為他給了我和無數(shù)像我這樣的師范生一個機會去親身了解與探訪身為基層教育工作者的真實生活,以及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教育理念,初心與教學經驗。這將從許多方面予我以啟迪,促我以奮進,教我以成長。
一身素衣一只筆,三尺講臺無數(shù)秋。我最先聯(lián)系的是我們村里的魏老師,印象里,他總是穿著樸素,背佝僂著,常年帶著一副老式眼鏡,一看就充滿著學術風格。通過視頻的方式與他交談,他仍然是那個樣子,樸素簡單,只是臉上的溝壑多了些,白發(fā)又冒出許多。魏老師教小學數(shù)學,算來已有近二十年的教齡了,或許是因為理科思維,他并不十分擅長表達,但對于我的每一個問題,他總是耐心回應,用樸素的家鄉(xiāng)話告訴我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同我講的一個故事,在他班上有一個十分聰明卻又調皮搗蛋的男孩子,有一次這個男孩故意找了一道非常難的數(shù)學題在班上來請教他,想看看老師答不答得上來,可剛好這題過程十分復雜竟一時半刻難到了魏老師,倘若他說他暫時解不出來,豈不是讓這小子看輕了自己,日后更不服管教,于是老師心生一計,故作高深地說你再仔細看看,有一個關鍵點,明天我來問你。下課后老師廢寢忘食地鉆研這道題,終于給破解出來了,第二天為學生解答了難題并囑咐他不要一味鉆研難題,也要注重課本知識。從此,這個男孩的成績越來越好。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不得不折服這位老師。他了解自己學生的性格,懂得因材施教,運用智慧來慢慢引導學生;同時,對待難題,他也孜孜不倦,永不言棄,富有一股子鉆研精神。我想這也啟迪著我們師范生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善于挖掘他們的特質,最重要的是在今后教育事業(yè)的方方面面也要靈活運用老師的智慧。
平易近人,落落大方是我對張老師一直以來的印象。她是我的高中老師,在課堂上她總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我們既敬愛她,更喜歡她。學海無涯苦作舟,張老師總會向我們推薦她所閱讀的與學科相關的好書好題,甚至是優(yōu)秀的電視劇,電影與紀錄片,她說教學生也是教自己,學習這件事永不停止。她總是面帶微笑,充滿著耐心與細致,認真傾聽我們的每一個問題,并站在我們的角度思考,最終給出我們最易理解的答案。當然,張老師也有苦惱的時候,當學生特別不聽話時,她會感到無奈;當為了每天跑晚自習,批改作業(yè)至深夜,沒有了更多時間陪年幼的女兒。特別是張老師與她的丈夫都是教育工作者,一旦事務繁忙起來,還要照料孩子,這也令她疲憊不堪。但是張老師卻從未想過放棄,即使她原本想做公務員,但從她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起,為著將知識傳遞,為著這一聲聲老師,無論有多累,她亦無怨無悔。她笑著說:“教育這個行業(yè),她還要繼續(xù)走下去。”
可以說,張老師的所言所行都深刻的影響著我和更多的學生們,點燃我們的教師夢想,激勵我們勇往直前,恍若燈塔所散發(fā)的光芒經久不息,常在我心。

作為一名師范生,我意識的我們要注重以下幾點:
一是具有奉獻精神與服務意識。無論身處的教育崗位或大或小,也無論是身處在鄉(xiāng)村或城市,我們都要培養(yǎng)自己的教育情懷,學習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品質,處于鄉(xiāng)村,就要有振興鄉(xiāng)村教育的心態(tài)和服務意識,扎根農村,甘于奉獻。
二是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能夠反映出教師對于教育工作的態(tài)度和認同,有了這些,師范生就有了理想追求和堅定的信念,才會從內心去關注教育的未來,并且立足現(xiàn)狀不斷探索,更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獲得自我心理認同和成就感,從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三是對教師這份職業(yè)有著較高的認同感。把教師視為一份有價值與神圣的職業(yè),就會更加熱愛專注于這份工作,更愿意扎根基層教育,注重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不會產生內心迷茫,焦慮等情緒,及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與動力,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
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也注定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在這條路上,有像著張老師,魏老師這樣無數(shù)勤勤懇懇的先行者,也有我們這些年輕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我輩自當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