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車沿著盤山公路一路飛馳,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深綠色的欄桿。稍稍探出頭去,便是深不見底的懸崖。這里,是有著“中國夏橙之鄉(xiāng)”美譽的湖北省秭歸縣泄灘鄉(xiāng)。武漢東湖學(xué)院文法學(xué)院“小橙故事”柑橘文化采風(fēng)社會實踐隊一行12名大學(xué)生來到這里,見證當?shù)厝罕娫诙盖投汃さ耐恋厣蠎?zhàn)天斗地改寫命運的精神。
泄洪鄉(xiāng)
泄灘鄉(xiāng)的綠水青山
除了綠水青山,一路上看到最多的,應(yīng)當是大型卡車了。卡車集裝箱里,是那滿滿當當?shù)南某取N覀兙徒谝惠v卡車后停下,見一個柑農(nóng)正在將新鮮的夏橙裝車銷售?吹轿覀,熱情地同我們打招呼:“你們是大學(xué)生吧!來來來,快嘗嘗我們這里的夏橙!”說著,便隨手拿了幾個夏橙,一一塞到我們手中。
我們接過橙子,一再表示感謝,仔細端詳著。金黃的外皮上,掛著兩片翠滴滴的葉子。趕緊剝開皮來,鮮嫩的橘子瓣兒連同皮上的經(jīng)絡(luò)一起塞入口中,還沒等咽下,立馬將另一瓣兒按唇而入,滿嘴的甘甜,像要從牙縫兒間漏出......
新鮮采摘的夏橙
沿著盤山公路繼續(xù)向前,在公路一側(cè)的柑橘園旁停下。順著階梯,提了籮筐,下了山坡,到了果園,體驗夏橙采摘的辛勞。
最近,火出圈的文旅宣傳片秭歸版《可能》里唱到:“可能泄灘的夏橙是你初戀的吻”。沒錯,這里的夏橙個大、肉鮮、多汁,因為特殊的氣候條件,成熟的栽培技術(shù)以及超長的生長周期,形成“花果同枝、父子同床、三青三黃”的奇觀。矚目遠眺,這里的每一塊田園、每一處山坡,甚至是每一匹山上,皆是那金燦燦的橙色。
我們一手撇了樹上的枝頭,一手揪住上面的橙子,輕輕一掰,將一只橙子收入筐中。突然,山下冒出了一個個滿滿當當?shù)幕j筐,順著山路一高一低,在綠樹翠蔭間若隱若現(xiàn)。
后來,我們才漸漸看清,是一個個柑農(nóng)背著剛剛采摘的新鮮橙子滿載而歸。他們頭帶草帽,背著背簍,背簍上放著籮筐,手杵拐杖,不緊不慢地走著。經(jīng)過詢問才得知,這就是本地所謂的“背橙客”。這一套工具加起來,有二三十斤的份量,再加上滿滿一籮筐的柑橘,估計有一兩百斤!
體驗夏橙采摘
背橙客
泄灘的變化,不是空口白牙喊出來的,而是腳踏實地干出來的。“山脊像刀子,上山碰鼻子,下山杵腿子。”這段順口溜是對泄灘地勢最形象的描述。20世紀90年代開始,泄灘鄉(xiāng)開始廣泛種植夏橙。就在這陡峭懸崖之上,泄灘夏橙,最終從高山峽谷走向五湖四海。
如今,泄灘鄉(xiāng)有柑橘夏橙種植村11個,面積超2萬畝,截至目前,柑橘年產(chǎn)量超4萬噸,銷售產(chǎn)值超2億元。同時,實現(xiàn)“果園變公園,農(nóng)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共接待游客2萬余人,開辦14個民宿、農(nóng)家樂,戶均增收2萬元。
泄灘精神
采摘結(jié)束后,我們拎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從田地出來,瞥見泄灘政府辦公樓下方的石壁上掛著這樣一句話:“等不如干,熬不如拼。干就會富,拼就會贏。”這就是泄灘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山溝里的“搖錢樹”,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tài),鋪枝散葉,孕育希望之花!
(通訊員:胡邈 胡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