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城市喧囂,問道漫漫山路,我們來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在這片充滿煙火氣的土地上,我深切感受到了獨屬于九龍的熱情淳樸、親切自然與多元魅力。
我們跟著九龍縣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去看望了當地康復村的爺爺奶奶,他們都很可愛可親、慈祥和藹。一位奶奶養(yǎng)了一只會說話的小鸚鵡,笑瞇瞇地讓我們看鸚鵡學舌;另一位奶奶打扮得特別美,我們剛進院壩里的時候她就在梳頭編發(fā),麻花辮子超級好看,我們的真誠贊美也被奶奶回以甜美的微笑;這位爺爺就用溫和的目光注視著我們和兩位奶奶聊天話家常。離開時,我如愿與他們有了一張合影。看著院前連成片的向日葵,我有一瞬間感覺太陽暖融融的目光籠罩在了身上。
圖為作者與康復村老人合影。 四川師范大學 黃樂葳 提供
我們去了當地的敬老院送溫暖,因為天氣原因我們沒有在空曠的院子表演節(jié)目,但是院里的爺爺奶奶十分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在這方小小的食堂里,我們準備的歌唱表演得以開展。本來我們只準備了一首曲子,但應和著爺爺奶奶的掌聲我們充滿激情一首接一首地唱。歌唱活動結束之后,我們也才從交談與了解中得知,他們中的大多數患有基礎疾病,有的聽不見有的說不出,有的腿腳不靈便有的思緒不清晰。在挨著房間送牛奶的時候,我們也知曉了一些爺爺奶奶的往事。我們像是尋常人家的長輩與晚輩一般,相互給了對方柔軟的懷抱。我清楚記得一位穿著牛仔馬甲的爺爺拉著我的手說了很多我聽不懂的語言,大抵是感謝和祝福的意思,但在最后我聽到了清清楚楚的一句:“祝你們學習進步,步步高升。”我回道:“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謝謝您的祝福。”他們看著我們,真的就像是在看自家的小輩;臨走時,還有幾位奶奶不舍地趴在墻頭或是立在石階上目送我們出去。在這個小小的院子,我們懷著溫情來,流著淚離開。
圖為實踐隊在敬老院與老人們合影留念。九龍縣敬老院 工作人員 攝
我很幸運在九龍縣的高中部見證了一群歌舞藝術花朵的綻放。小朋友們充滿了活力與朝氣,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像盛開的花兒透露著蓬勃生機。我們在欣賞了小朋友們的美麗舞姿之后,進行了歌唱表演與歌唱教學活動。我們的音樂小課堂盈滿了快樂的空氣;在上課過程中,小朋友們的熱情與真誠也深深打動了我們。真的很喜歡這群能歌善舞的小朋友。我呢,就希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康開心快樂地長大,然后成為幸福的人、并且將幸福延續(xù)的人。
圖為實踐隊與孩子們合影。 四川師范大學 劉錚 攝
在這里我們結識了一群熱情大方的朋友,這幾天也幸得他們的照顧與幫助,我們才更深刻地體會到當地人的親切和九龍的魅力。閑暇時我們還去了周邊的伍須海、折多山和青草沼澤,感受了當地的寧靜氣息。我們身處曠野,是周圍萬物中的一點,眼前是叢山綠草,耳邊是爽朗風聲。有位老師(那個拍攝團隊是這樣稱呼她的)站在草地中間向著大山唱著當地的歌謠,她面帶微笑地對著攝像機,抬手丈量天地山河,唱出自己對這片土地的贊美和歌頌。也許是因為這里原生態(tài)的山水草木,亦或是因為這里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才造就了這里如此純潔明媚的風土人情。
第一次進行“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我拓寬了自己的視野,體驗到了當地的豐富生活,鍛煉了教學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這群山和草木間的九龍,我被深深地感動。我希望我可以一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與準則,用對社會責任的理解與擔當來轉化為能動力與執(zhí)行力,用不斷累積的音樂素養(yǎng)來實現對社會的回報,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實現理想的社會實踐目標與更加遙遠而美好的未來。雖然我知道這條路還很漫長,但是我愿意不斷去探尋社會實踐的意義,真正用青春鑄就不一樣的人生。
通訊員 黃樂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