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我跟隨西華大學紅色使命實踐團來到雅安石棉,開展了一次不一樣的紅色之旅。在這趟旅行中,我們追尋先輩足跡,我們穿越時空,我們用心感受……通過腳步丈量,重走那段路,傳達屬于我們的紅色使命!
這次紅色之旅,我們來到了石棉縣安順場內(nèi)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早上九點,我們一行六人準時出發(fā),坐車前往安順場。靠著車窗,窗外一幀幀畫面閃過,街道不寬,有許多房屋是緊連著的,天空很干凈,道路旁就是大渡河,河水很急,隨著河水流淌的聲響,車上有人交談起來。身處如此舒適安逸的環(huán)境,看著眼前急湍的河水,不禁想起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個戰(zhàn)士,他們當時心里的堅毅、行動的決絕肯定是想看到像今天這樣一幕幕人民幸福安康的畫面。在我沒有到來之前,那些人物事跡只是歷史書上、百度上的一行行、一頁頁文字,可當我一步步走過他們曾經(jīng)走過的路時,我才真正明白,當時他們那一步走的有多么艱辛,走的有多么堅毅,他們是有多么的偉大!
我們一行人沿著大渡河走著,今天,硝煙之味、炮火之聲已不再,只剩歷史的綿綿青山與悠悠綠水。越往前走,我們的目光都被遠處的一只木船所吸引,周圍還有許多塑像,腦中一下便回憶起昨天看見的文字,“當時的紅軍只能靠著那只剛繳獲的木船強渡大渡河,一切準備好后,營長孫繼先率領(lǐng)17個英雄組成的渡河突擊隊,乘船渡河!”我的思緒隨著我前行的步伐跌宕澎湃,仿佛身邊的大渡河水那樣奔流不息?粗@樣湍急的河水,我想,當年的水肯定比現(xiàn)在還急,他們是下了怎樣的決心,才敢冒著守軍密集的槍林彈雨,向北岸艱難挺進啊……幸好,幸好當時還有當?shù)卮さ膸椭湍习都t軍強大的火力掩護。轉(zhuǎn)身,內(nèi)心更是久久不能平復,身后不遠處便是“孫繼先骨灰拋灑處紀念石碑”,我慢慢走向石碑,小心走著每一步,一步步跨越時空,走向他們生前的英勇時刻,走向他們歡呼的時刻,最后,走向此刻的寧靜……
輕撫石碑,剎那間,我好像真的有一刻抵達了他們,我看見了他們的歡呼,看見了他們勝利后的淚水,看見了更多紅軍渡過大渡河……我澎湃的心慢慢平靜下來,我想,這么多年,他們也一定看見了,此時中國的山河無恙,此刻中國的國泰民安!
向前走,我們來到紀念館,館內(nèi)陳列有序、布局巧妙,大量使用聲、光、電、多媒體高科技的成展技術(shù),真實再現(xiàn)了當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偉大場面。在紀念館內(nèi),我們團隊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來學習、講解和宣傳紅色革命文化,我們一步步走過他們的足跡,也將他們走過的路鋪向大眾,將這樣優(yōu)質(zhì)的紅色文化向大眾傳播。我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實踐中感受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我們會因為1935年與安順場七十七名船工相關(guān)的一份舊名單而感動,因為他們是幫助紅軍擺渡的當?shù)匕傩;也會因為一個“跨越時空,對話長征”的視頻而感動,因為視頻中的他們看見了現(xiàn)在的太平盛世……走在小鎮(zhèn)上,看著曾經(jīng)的紅軍指揮部等戰(zhàn)役舊址,或修復、或重建,伴著四圍的新屋舊舍,和著坊間的家長里短,靜靜地看著我們到來。過往悲歡散落,隨著一陣清風,又化為隱隱哀傷、陣陣激蕩的心潮,存在于佇立在河畔前的每個游人心間。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我在這次紅色之旅中,感觸頗深,或許需要很長時間來回味、來釋懷,我想,他們的故事會永遠存在于我的記憶深處。踏上紅色故土,在旅途中聆聽革命故事,在行走中感受紅色文化。真正在路上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追尋紅色之旅,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也會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