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是支教以來的第一個雨天。天色很陰沉,洪家樓路上匆匆的行人被積水擋住了去路。手中的雨傘遮住了人們的視線,也遮住了人們早起奔波的疲憊神色。我撐著傘,跨過一個又一個水溝,來到了支教地。推開教室門的那一瞬間,一陣空調(diào)涼風撲面而來,讓我忍不住打了個寒戰(zhàn)。但孩子們好像并不為陰冷的雨天所擾,他們依然活潑,依然好動,依然充滿活力,嘰嘰喳喳地聊著今天發(fā)生的趣事,見到我就笑瞇瞇地說老師好,沒有一絲愁緒。
支教的一個星期以來,我一直問自己:有沒有變得從容?答案好像是模糊的。備課仍然要花去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應對積極甚至有些聒噪的初一男孩子們?nèi)杂行┝Σ粡男。但我不再像第一周那么手足無措了,對課程的講授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微小的調(diào)整。我意識到,對于這些孩子來說,照本宣科并不能發(fā)揮太大的作用。照搬我所接受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教育模式,知識也只是從孩子們的眼前或是耳邊一閃而過,并不入腦。

所以,我暫時放寬了對他們的要求,從最基礎的單詞入手,一點點地進行拆解和擴展,并把聽寫60%的正確率定為可以拿到獎勵的“小目標”。在單詞記憶的過程中,不管是原來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孩子,還是出于羞澀不敢在課堂上開口的孩子,都能夠出聲讀背?粗麄?yōu)榱朔忠粡埪爩懠堄字煽蓯鄣陌枳欤乙脖贿@種輕松歡快的氛圍所感染。明明十幾天以前還在期末周痛苦地掙扎,轉(zhuǎn)眼間我就成了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讓我沒有實感。


無論如何,對孩子們來說,獎勵就是第一生產(chǎn)力。不同于前兩次聽寫的慘淡收場,這次的聽寫大部分同學都超額完成了我定的目標,于是所有的孩子手中都多了一只果味棒棒糖。仔細想想,課堂上的一再強調(diào)好像不如棒棒糖帶來的一點甜味,這也算是一個星期以來的一點點心得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也一直在思考,作為支教老師,我們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是孩子們的老師,還是孩子們的朋友,亦或是半個月的相遇后又分離的即將赴往下一段旅程的大人?我更愿意把自己放在第二者的位置。比起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孩子們更需要能夠理解他們,關愛他們的一群“年輕人”。
回到學校的路上,雨過天晴。讓我相信,我們相聚,但我們的故事卻絕不會止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