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保護身體力行 糧食安全警鐘長鳴
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耕地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性資源,近年來卻出現“林果化”傾向。7月3日-5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星光不負守田人”實踐團隊走進了各地市村莊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增見識、長才干、做貢獻,并結合專業(yè)、扎根鄉(xiāng)村,用青年地理人的方式為農田保護、糧食安全助力。
走進居民村委會 感知耕地整體現狀
農村村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組織,其對村莊土地整體的利用狀況有著較為系
統(tǒng)的了解。為了解更加全面的信息,7月4日上午,實踐隊成員來到了夏家莊村村委會,就村子的耕地利用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采訪與交流。村干部們結合實際,一一介紹了該村土地流轉現狀、耕地“非糧化”“林果化”問題等基本情況。“這兩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村民們種的糧食賣不出好價錢,外出務工的人數和放棄種糧食的比較多。”其中一位村干部在采訪中如是說到;诖,實踐隊成員對該村的耕地利用現狀有了初步的了解。
走進農戶家中 用心傾聽心聲
農民是農業(yè)的核心力量,是農業(yè)發(fā)展的靈魂。在了解夏家莊村耕地利用的基本情況之后,為了解耕地“非糧化”、“林果化”的更深層原因,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成員走進了村莊,與農戶進行深入交流,根據前期制定的調查問卷,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生產近況和經濟收入狀況,深入了解農戶所面臨的市場難題以及技術困難,并結合專業(yè)知識,對農戶進行土地政策知識的宣講,為農戶拓展關于土地的知識。
踏進田間地頭 親身感受現狀
在對夏家莊村的耕地利用狀況以及農戶對種糧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實踐隊成員決定踏入耕地果園一探究竟。首先實踐隊成員們跟隨村民的腳步來到了村中占比較大的果蔬大棚,F在正值西紅柿的豐收季,棚戶都非常忙碌。村內大棚大多使用鋼結構的骨架,上面覆蓋一層或多層保鮮塑料膜,形成一個溫室空間。外膜很好的阻止了內部果蔬生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大棚的使用與普及,種植反季果蔬成為可能,并且市場價格及其誘人,這也是耕地“林果化”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原因。
參觀完果樹大棚后,村民們帶領實踐隊成員來到了露天果園。夏家莊村的果園內多為蘋果樹,少量櫻桃樹,種類豐富。但由于近年天氣原因,蘋果的收成也大不如從前。在這途中,實踐隊成員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多塊耕地上不種糧食,也不種果樹,而是栽滿了楊樹。對這一現象,實踐隊成員向當地村民提出了疑問。村民解釋道,“當前種地不景氣,賺錢少,村里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去城里務工,但家里的地白白的撂荒還舍不得,就索性種上了這楊樹。原來,這楊樹對土壤的要求并不嚴格,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只要栽苗成功,一連幾年都不需要管理,可放心外出務工。
在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通過實際行動深入鄉(xiāng)村,了解鄉(xiāng)村。其中,隊員們共收集到不同村民的調查問卷180余份,并且拍攝了走訪過程的具體照片和視頻。在此次調查實踐過程中,實踐隊成員了解到,目前耕地“林果化”的主要原因有化肥、農藥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由于社會資本的進入導致種糧收益的降低,新冠疫情的影響致使糧食價格降低,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導致勞動力減少等等。可見,種糧效益低是導致耕地“林果化”的根本原因。為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提高糧食的種植收益。可提高糧食補貼,優(yōu)化糧食的產業(yè)鏈和供應鏈,打造地方糧食品牌,進行糧食的深加工,加大對農業(yè)基礎設施的公共投入力度,加強農業(yè)的科技力度……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隊的成員們也認識到當前耕地“林果化”的現狀以及保障糧食安全所面臨的嚴峻態(tài)勢。隊員們紛紛表示,作為青年地理人,要學以致用,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保障糧食安全盡一份力量!
作者:王藝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耕地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性資源 來源:無
- “雛鷹”振翅心系青年,鷹擊長空愛達亞運
- 為迎接亞運、宣傳亞運、助力亞運,展示“中國新青年”的風貌,同時積極響應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7月15日,信息
- 08-02 關注: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