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同行,用心服務支教
習近平總書記說:“希望廣大高校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基層,扎根教育第一線,7月15日,“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八一愛民學校開展美術、體育、歷史等多維課堂,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和素質拓展課程來提升鄉(xiāng)村兒童的綜合素質,促進鄉(xiāng)村兒童健康成長。
彩墨橫飛白紙間,盡顯青春真顏色。美育是審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通過美育教育,能夠提高審美能力,激發(fā)同學們的想象力與無限潛力。7月15日下午,實踐團成員王雨涵以“我的未來式書包”為主題開展了一堂別出心裁的美術課,帶領同學們暢想未來,為新學期播撒新的希望。


圖為美術老師王雨涵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
課堂伊始,王雨涵讓同學們對于未來的書包進行展望。她深知,只有讓風格迥異的思想不斷碰撞,才能激發(fā)出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作意識,以美育教育來推動更多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產生。同學們在天馬行空中大膽想象,例如有的書包可以實現自動行走,擺脫人的操控,還有的書包像哆啦a夢的口袋,能夠裝下無窮無盡的物品。這些奇思妙想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王雨涵收集同學們獨特創(chuàng)新的想法,通過自己的繪畫將同學們的想法展示在黑板上。同學們表示,當看到這些天馬星空的想法在黑板上出現時,內心感到十分激動與雀躍,非常期待能在未來背上他們設計的書包。
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紛紛拿起畫筆,將自己的想法繪畫在白紙上,各式各樣的書包寄托著同學們的憧憬,五彩斑斕的色彩編織著他們的夢想。王雨涵表示,在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中看到了他們對新學期的期待和對未來的憧憬,她希望能夠借美育課堂,帶領同學們拓寬思維,在相互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產生新想法與靈感,以此培養(yǎng)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熱情,為培養(yǎng)未來美育所需的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推動美育發(fā)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致力于推動美育事業(yè)發(fā)展,用美術等美育課程展現新時代風采,點燃美育之燈為學生引路,把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的心田,從而實現以美育人,美育強國的目標,帶領更多人走進美的世界。


圖為孩子展示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未來的背包”
美術的海洋里,洋溢著屬于學生們的青春氣息。與此同時,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也正給孩子們帶來無窮樂趣。步入盛夏,屬于運動的季節(jié)悄悄來臨。汗水,笑臉,跑跳,玩鬧,孩子們沉浸于自己的歡樂世界,在綠茵茵的操場上找尋自己的一方凈土。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在八一愛民學校,體育課程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激發(fā)他們對運動的熱愛。在這個充滿激情的季節(jié)里,孩子們踏上運動場,他們投身于運動的海洋,與同伴一起追逐玩耍。“腳背盡量與地面平行,腳尖微翹,上身稍微向支撐腳一側傾斜。”足球場上,體育老師焦可強正以飽含激情的聲音指導著學生們踢足球。他詳細講解每個動作的要領,從站姿到傳球、射門等,使學生們全面掌握足球技巧。孩子們按照教老師的指導,不斷練習、磨礪自己,他們的技術不斷進步,團隊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足球場上的汗水和激情交織在一起,展現出青春的活力和拼搏。孩子們享受著比賽的緊張和刺激,展現出他們的運動才華和團隊合作精神。


圖為學生上體育課
歷史是最好教科書,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八一愛民學校的孩子們對于歷史文化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實踐團成員李昊蓬對同學們進行“三管齊下”的拓展課程,通過對漢字、歷史、地理三類記錄片的觀看與講解,讓同學們系統性、多角度、多領域的學習歷史文化,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提高同學們對歷史文化知識的認知程度。通過這樣“三管齊下”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的確能夠滿足同學們對于歷史文化知識的需求,但仍存在掌握程度參差,對于部分歷史文化知識吸收不足甚至無法理解等問題。在后期教學中會更緊密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進度,讓每個同學都能夠掌握課堂內容。


圖為歷史文化老師指導作業(yè)
陪伴是最好的愛,可以抵擋世界所有的堅硬,可以溫暖生命所有的歲月。“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相信陪伴自有萬鈞之力,悉心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成長,一定能使他們心中幼小的夢想種子生根發(fā)芽。溫暖的白熾燈下,支教成員與孩子們促膝長談;溫煦的暖風中,有師生一起打球的身影......他們是為孩子們傳道授業(yè)的老師,也是親切的大哥哥大姐姐。實踐團成員盡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們最切實、最有益的幫助。“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在一次次課堂活動中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以教師為業(yè),為未來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