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媽媽”
“媽媽——”
“哎!”
“媽媽——”
“哎——”
2月20日,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在小彤彤身上,她那張紅潤的小臉上,綻放著稚氣未脫的笑顏。只見她一會兒張開雙臂摟著護士長夏愛梅,一會兒又摟住醫(yī)生曾玫,還對著一群穿著白大褂的年輕護士阿姨,奶聲奶氣地叫著一聲聲“媽媽”……這情景讓前來歡送小彤彤出院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的醫(yī)生護士們,好不暖心,許多人流下熱淚。
“1月19日晚,我們接下的第一例兒童新冠肺炎患者,竟是個小女嬰,還不滿一周歲,這一下讓我們原來就繃得很緊的心更添幾分憂慮:孩子這么小,不能出半點閃失!尤其是看到需要隔離的孩子母親流著淚水向孩子告別的那一刻,我們的心都碎了……”護士長夏愛梅接到醫(yī)院通知,從家里趕回醫(yī)院,第一時間接待了這位小患兒。
“媽媽——媽媽——”小彤彤在一聲聲的哭聲中被抱進隔離病房。
“喔,乖乖不哭,不哭了……”夏愛梅不知哄了多久,小彤彤才迷迷糊糊睡下。
“今晚是你值班呀?”夏愛梅放下小彤彤,想檢查一下接班護士是誰,一看正在穿防護服的張潔,不由擔憂起來:“你行嗎?要不我留下吧!”二十四歲的張潔,根本沒有照顧嬰兒的經驗。而如此幼小的新冠肺炎患者,既要二十四小時貼身護理,還要進行各種治療。護士長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請護士長放心,我一定做好!”張潔堅定地說道。
夏愛梅沉默片刻。“一定要多加小心。”她再三叮囑張潔。
“明白。”張潔點點頭。
夜深了,隔離病房內異常安靜。但生病的小彤彤似乎很不安寧,不一會兒就“哇哇”大哭起來。當張潔靠近時,小彤彤便哭得更厲害。
張潔趕緊俯身哄著:“喔,小乖乖不哭……”
小家伙仿佛聽懂了似的,一雙忽閃忽閃的眼睛,直盯著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張潔,顯得十分好奇。“小乖乖睡覺了啊……”張潔以為小家伙不哭了,哪料又“哇哇”大哭起來。
張潔束手無策,只得再靠近過去。沒想到,小家伙竟然對張潔伸出一雙小手,示意“抱抱”?粗⒆幽强蓱z又可愛的樣子,一股抵擋不住的愛流涌至這位年輕女護士的心頭……張潔走上前去抱起小彤彤。
呵,小家伙不哭了!小臉蛋上竟然還露出笑容!張潔激動不已。
“好——我抱我抱!”這一夜值班,張潔抱了小彤彤不下四五回,每回都要抱幾十分鐘。
接張潔班的,是比她還要小兩歲的王錦。幾個月前才畢業(yè)分配到感染科當護士的王錦,悄悄向張潔討教“伺候”小患者的秘訣。張潔告訴她:當好她的“媽媽”就行。
啊,我當她的“媽媽”?王錦驚訝得差點叫出聲來。張潔笑了,又在她的耳邊說了幾句。
嗯!王錦認真地點點頭。
又一位護士像慈愛的母親一樣,勇敢地走進隔離病房……
“媽——媽!”小彤彤看到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王錦,以為“媽媽”回來了,興奮地張開小手,迎接“媽媽”的懷抱。
“好乖——”又一位“小媽媽”溫柔地將小家伙抱起……
之后,每天,每夜,都有一位同樣溫柔的“媽媽”,來到小彤彤病房,抱起她,逗她玩,給她喂奶、換尿布、抽血樣……
然而,畢竟孩子還小,小彤彤的母親和家人還是有些擔心。
“放心吧,彤彤媽媽,你把她交給了我,我就是她的媽媽,我會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好小彤彤的。”醫(yī)生王相詩恰好有一個與小彤彤同樣大的二胎寶寶,她便加了小彤彤媽媽的微信,每天通過視頻把治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方案以及效果給對方看。
在一位位“媽媽”的接力呵護下,小彤彤的病情很快趨于穩(wěn)定,一天天好起來……那一聲“媽媽”也變得越來越甜蜜,融化著每一個醫(yī)護人員的心。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是上海市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兒的醫(yī)院。尤其是收治確診患兒和疑似患兒的感染科,更成為疫時最緊張的地方。這里的戰(zhàn)疫與其他地方又有所不同,孩子們太小,最大的十一歲,最小的還是嬰兒。要確保這些幼小的生命平安無事,要讓他們健康地生活和成長,相當不容易。
在收治小彤彤后不久,一歲的小丁丁也被確診。小丁丁與小彤彤的病床挨著,但兩個娃娃對醫(yī)護人員卻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小丁丁一見穿防護服的人走進病房,就以為有什么“怪物”來了,哭個不停,更不用說為其治療。
這下把主治大夫曾玫急壞了!
“看我的!”醫(yī)生王相詩向曾玫“請戰(zhàn)”。
“噗!”曾玫看著王相詩的背影,心頭暗笑:“一會兒我進去查房,倒要看看你的本事哩!”
十來分鐘后,曾玫帶著幾位專家查房,來到小彤彤和小丁丁的病房。
剛走進病房,曾玫就被里面的場面逗樂了——穿著防護服的王相詩,正站在兩個孩子的病床中間,扭動著臃腫的身子,跳著自編自導的“兒童舞”,那滑稽的情形逗得兩個小家伙“咯咯”笑個不停,把害怕完全丟在九霄云外。
“好嘍——!”曾玫和其他幾位醫(yī)生趁機為兩個孩子打針、喂藥……
“媽媽”們的招數太特別。原本回蕩著哭鬧聲的病房,變成豐富多彩的“兒童樂園”;純旱募议L通過視頻看到這一切,無不贊嘆和夸獎醫(yī)護人員。
“我們的目標是全力保護和治愈每一位入院的孩子。因此我們既要有過硬的醫(yī)療能力,更要當好每個孩子的媽媽,因為媽媽是孩子幼小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撐和依靠。”曾玫和夏愛梅對她們的團隊如此說。
八位大夫、二十位護士,每一天都在與病魔搏斗。這需要勇氣,需要智慧,需要耐心……甚至還需要苦口婆心,百般勸哄。
“其實,在孩子那里,一個‘哄’字,既是育兒藝術,更是一種溫暖和無私的愛。”夏愛梅說。
十一歲的女孩娜娜,被確診后就是不配合治療,她的父親提出種種理由要帶孩子回家。當所有的“理由”都被駁回后,娜娜的父親說出一句話:“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你們能做得到嗎?”
“做得到!”夏愛梅堅定而又莊嚴地向娜娜的父親承諾。
“好吧,那我要看孩子病房內的視頻!”娜娜的父親扔下這樣一句話,離開醫(yī)院。
有點懂事又不是很懂事的娜娜,開始折騰起夏愛梅,不是說打針疼,就是嫌病房太悶,一會兒又說飯菜不好吃……
那是一段對夏愛梅來說十分艱難的日子。或許是因為年齡大些,娜娜比其他患兒更容易焦躁,她把這些焦躁又不停地轉嫁到醫(yī)生護士身上。所有這些,夏愛梅默默地看在眼里,同時又百般地體貼娜娜,盡可能地滿足她的需求。夏愛梅知道,“額外”的要求,正是娜娜這樣大的患兒內心痛苦所致,而這些,是無法用藥物醫(yī)治的。
“來,娜娜,我們一起唱首歌吧!”
“娜娜真聰明!給阿姨講一個你在學校里表現特別棒的故事好嗎?”
夏愛梅就是如此不厭其煩地耐心啟發(fā)。與此同時,曾玫大夫和專家團隊不斷根據娜娜的病情及身體情況,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一番努力之后,娜娜的病情逐漸緩解。
出院那天,娜娜突然變得異常溫順可愛。她摟住夏愛梅,臉貼著臉,悄悄在她的耳邊說:“阿姨比我媽還疼我呢!”
那一刻,夏愛梅的眼眶有些濕潤。
正是這份慈母般的體貼與溫馨的愛,讓這里收治的新冠肺炎患兒無一轉為重癥,并于3月13日前全部康復出院。
“感染科注意了!馬上有兩例境外輸入患兒需要我院收治。曾醫(yī)生、夏老師,你們需要立即調整隊伍,全力投入新的戰(zhàn)斗!”
“是!請院長放心,我們全科嚴陣以待!”剛剛火線入黨的曾玫和夏愛梅,再度披起“戰(zhàn)袍”。
“媽媽,你到哪兒去呀?嬌嬌今晚想摟著媽媽睡,好嗎?”接到新任務的王會蓮剛想出家門,卻被五歲的女兒抱住雙腿,小寶貝的懇求讓她鼻子一酸。
“嬌嬌聽話。嬌嬌先去睡,媽媽回來就摟著你睡。”王會蓮彎著身子,在女兒的小臉上親了一下,然后走出家門……
“媽媽——”王會蓮走進病房,見一個隨父母從國外來到上海的小男孩,夢中喊著“媽媽”,那喊聲讓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夢中呼喚她,于是她輕輕地走到孩子身邊,給他蓋上被子……
“媽媽在,媽媽就在你身邊……”王會蓮蹲著身子,一遍又一遍在孩子的耳邊深情地回應著……
“謝謝媽媽!”
“媽媽再見!”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又有兩位入境患兒出院了,醫(yī)院門口那一聲聲與“媽媽”惜別的話音,讓這個春天里的上海,變得更加溫暖與甜美……
- 新綠
- 時令一節(jié)節(jié)過。雨水、驚蟄、春分,待到清明,窗外徹底亮了,天清地明,景物如詩,詩中有畫。
- 11-23 關注:0
- 接力“媽媽”
- 2月20日,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在小彤彤身上,她那張紅潤的小臉上,綻放著稚氣未脫的笑顏。
- 11-22 關注:2
- 樂在“棋”中
- 很多人不愿甚至討厭下棋,它既費時又累腦子。在我,則喜歡其間的智慧、無邊的歡樂,還有難以言說的“很有意思”。
- 11-22 關注:2
- 燕子銜春來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 11-22 關注:1
- 帶回蘭花草
-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山里的蘭花開了。
- 11-22 關注:2
- 生生之土
- 我奶奶說,女兒是菜籽命,種在肥地她就肥,種在瘦地她就瘦。
- 11-22 關注:2
- 深山已晚
- 南風來了,輕輕撲打著古樸的廟宇。酥雨抖篩一樣,抖到樹林和草甸里。
- 11-22 關注:1
- 鹽田桃花相映紅
- 出巴塘,過金沙江大橋,終于駛入西藏境內,打轉方向盤,向右一拐,朝著芒康方向。
- 11-22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