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 80 周年之際,為深切緬懷革命先輩,傳承偉大紅色基因,7 月 12 日,淮陰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芯”火相傳逐夢實踐團,前往南通市啟東市蘇北抗大九分校舊址,開展以 “賡續(xù)紅色血脈,矢志科技報國” 為主題的愛國教育活動。
蘇北抗大九分校舊址坐落于啟東這片承載著烽火記憶的熱土?谷諔(zhàn)爭時期,這里是培養(yǎng)軍政干部的重要熔爐。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實踐團成員先后走進校史陳列館、復原教室、學員宿舍等場所。陳列館內(nèi),一張張斑駁的歷史圖片、一件件帶著戰(zhàn)火印記的實物、一份份泛黃卻字字千鈞的文件,無聲訴說著當年抗大學員在極端艱苦條件下,以“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堅持學習、投身革命的崢嶸歲月。在復原的簡陋教室里,隊員們駐足良久,觸摸著粗糙的課桌,想象著當年學員們于隆隆炮火中依然如饑似渴汲取知識、探討救國真理的場景。學員宿舍內(nèi),草鋪土炕、粗布薄被,更是直觀展現(xiàn)了革命前輩們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崇高精神風貌。
“科技報國,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抗大’答卷。”實踐團代表錢思遠在參觀后動情地說。他在黨旗前代表實踐團全體成員發(fā)言,表示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抗大精神,電信學子更應思考如何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擔當:“當年前輩們在炮火中學習是為了救國圖存,今天我們在和平環(huán)境里鉆研尖端技術,同樣是為了筑牢國家安全的科技基石。從芯片設計到通信安全,每一個技術突破都是我們告慰先烈的實際行動。”
實踐團代表朱俊睿全程參與活動,他領悟到:“抗大九分校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組織這次活動,意義尤為深遠。我希望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煙云,深刻體悟先輩們?yōu)槊褡濯毩⑴c人民解放所展現(xiàn)的堅定信念與犧牲精神。”他認為,這種精神力量正是新時代青年面對科技攻關挑戰(zhàn)時不可或缺的意志源泉,鼓勵大家將愛國情、強國志融入專業(yè)學習的點滴實踐,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業(yè)中貢獻電子信息人的智慧力量。
參觀臨近尾聲,團隊同學在蘇北抗大九分校舊址廣場的黨旗下肅立,重溫入團誓詞。那鏗鏘有力的錚錚誓言,不僅是對革命先輩表達崇高的敬意,更是對傳承紅色基因、勇?lián)鷷r代使命作出的堅定承諾。
此次實踐活動,讓實踐團成員們在紅色沃土中接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禮,不僅深化了對革命歷史的認知,更明確了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方向 —— 將紅色精神轉化為鉆研學業(yè)、攻克技術的動力,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在實踐中錘煉本領、涵養(yǎng)情懷,以青春之力傳承紅色血脈,以科技之能踐行報國使命,為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