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初衷,就是通過音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部分,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快樂與熏陶。”
坐落在在浙江金華城市東郊的旌孝街上,金華東市街小學不過彈丸之地,卻有著獨特的教學風采——婺劇文化。婺劇作為浙江古老而經(jīng)典的劇種,在當下也面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共同困境:傳承與發(fā)展。某種意義上,其與繪樂研發(fā)的初衷達成了共識,就這樣,在今年的2月14日,我與“繪樂”項目,共同走進了東小音樂課的“開學第一課”。
踏入校園,一個操場,兩棟教學樓,東小簡潔明了地映入眼簾。我先行拜謁了傅毅君老師,傅老師帶著我大致參觀了校園,分享了東小的婺劇文化:
“我們的學生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放養(yǎng)”頻頻,有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比較調皮,所以嘗試了婺劇等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希望通過文化的浸潤達到美育、樂育的目的。”
“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難得的熱情。”從那以后,音樂文化就成了東小教學的一大色調。
我們到達了音樂教室,不多時,一陣悠揚的琴聲響起,傅老師告訴我,這是東小特色的上下課鈴聲。
隨著上課鈴響起,學生們魚貫而入,課程的前半場由傅老師主導,面對音樂的教學,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激情,跟隨著節(jié)拍拍手、歌唱,快樂伴隨樂聲感染著每一個人。隨后,我上臺進行了“繪樂”的展示。
“繪樂是山東大學學生團隊正在研發(fā)的一個應用項目,通過技術手段把繪畫和音樂相結合,在畫的時候聽、玩的時候聽。就像視頻里展示的,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樂器,也可以彈奏傳統(tǒng)樂器,由ai續(xù)上旋律,或者和朋友們一起演奏等等……”
在先前的采訪中,我發(fā)現(xiàn)這群孩子對民樂的了解顯然少于西方樂器,在“繪樂”上看到琵琶、揚琴等傳統(tǒng)樂器時,他們的眼里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在我介紹這個神奇的應用后,他們更是驚奇地張開了眼。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我邀請了幾位小朋友上臺嘗試,也向同學們分發(fā)明信片,讓他們在便簽上畫出喜歡的樂器、寫下對音樂的愛,看著便簽上稚嫩的筆觸,我感慨良多。
“我喜歡音樂,因為它給我?guī)В▉恚╅_心”
“音樂讓我的生活更快樂”
“音樂給我?guī)砹宋孱伭氖澜?rdquo;
“音樂給我?guī)砹丝鞓泛鸵粋做音樂家的夢想”
五彩斑斕的筆跡,字里行間是最純粹的快樂與愛,或許這也是“繪樂”研發(fā)的初衷:無論生活如何,我們還有音樂。
愿“繪樂”伴成長,愿長大之路上永遠有歌聲與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