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特征,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把握的時代命題。11月26日,我參加了團支部組織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學習活動,從理論宣講到實踐解密,不僅加深了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更掌握了一種通過時事新聞學習政策理論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
活動伊始,三名宣講員通過生動的語言和精美的海報,向我們系統(tǒng)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基本特征。他們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比喻和故事,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內容。
學習宣講內容后,我對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簡單模仿西方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發(fā)展路徑。這條道路立足于我國14億人口的基本國情,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非兩極分化,注重物質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fā)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和平發(fā)展、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理念。
這五大特征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完整理論體系。它們既是對中國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也為中國未來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把握這五大特征,就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內涵和獨特價值。
理論學習最忌諱的是紙上談兵。當晚的"解密游戲"環(huán)節(jié),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巧妙結合。我們小組收到的"線索"是關于"雙碳"目標的新聞報道,通過分析材料,我們認識到這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征,展現了中國走綠色發(fā)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游戲過程中,各小組通過閱讀不同的時事材料、觀看視頻、討論交流,最終將五個特征串聯起來,解出"現代化中國"的謎底。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時事中把握理論的能力。當我們看到"共同富裕示范區(qū)"建設的報道,能夠聯系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當我們關注"文化自信自強"的議題,能夠理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這種時事與理論的聯系,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而鮮活。
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一種學習方法——如何通過時事新聞理解政策理論。過去,我們往往將理論學習與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導致學習枯燥乏味,效果不盡理想。而這次活動告訴我們,理論來源于實踐,也必須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和應用。
通過關注時事新聞,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式現代化在不同領域的生動實踐;通過分析這些實踐案例,我們可以深化對理論的理解;通過將理論應用于分析實際問題,我們又能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理論—實踐—理論"的循環(huán)學習方法,使理論學習變得有血有肉,也使我們學會了如何把握時代脈搏,理解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式現代化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應當主動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深刻理解其內涵和特征,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
同時,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特別是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等重大議題,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fā)展相結合,找準自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定位和方向。作為化工專業(yè)的學生,我們應當思考如何將專業(yè)所學與國家戰(zhàn)略需求相結合,如何在綠色化工、新材料研發(fā)等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與此次理論學習后,我更加明白:要真正理解中國崛起背后的邏輯,既需深入學習理論知識,也需親身投入實踐。只有理論與實踐雙輪驅動,才能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才能在強國建設的時代浪潮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展望前路,我決心持續(xù)跟蹤國家發(fā)展動向,通過關注時政新聞來深化對政策理論的理解,讓個人追求與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同頻共振。我將用具體行動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