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宣恩伍家臺,晨露還掛在茶芽上,清甜的茶香便隨著山風漫了開來。“醫(yī)者筑夢”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走進這片翠綠的茶園,在學習采茶技藝的體驗中感受專注,又化身志愿服務者為游客送上便利,讓青春的活力在山間流轉。

天剛蒙蒙亮,隊員們就跟著景區(qū)的采茶師傅學起了手藝。“采的時候要認準一芽一葉,手指輕輕往上提,別用指甲掐,不然會影響茶葉的鮮度。”師傅一邊演示,一邊叮囑著要領。隊員們圍在茶壟邊,有的蹲下身仔細辨認嫩芽,有的試著伸出手指練習提采的力度,動作雖生澀,眼神卻格外專注。有人剛采了幾片就笑稱“手都酸了”。
隨著游客漸漸多了起來,隊員們索性停下采茶,轉身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在景區(qū)入口,他們幫著引導車流,給拎著行李的游客指引進園路線;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幾個隊員主動上前攙扶,慢慢陪著走下臺階。
“請問去大茶壺要走多久?”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問道,隊員趙詩垚立刻笑著回應:“往前直走大概五分鐘,路口有指示牌,那邊有樹蔭,帶孩子走剛好不曬。”他還順手幫小朋友扶正了歪掉的帽子。

休息時,隊員們坐在茶園邊的石階上,看著竹簍里不多的茶葉,反倒覺得格外珍貴。“采得少,但學得真不少。”有人說,采茶時的專注、服務時的耐心,其實和學醫(yī)時的要求很像——都得沉下心,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好。大家聊著游客的笑臉,說著茶農講的種茶故事,風里飄來的茶香里,仿佛也多了幾分成長的味道。
夕陽西下,隊員們揮手告別景區(qū),帶著一身淡淡的茶香踏上歸途。布袋里的茶葉或許夠不上“收獲頗豐”,但這次伍家臺之行,早已在每個人心里留下了更珍貴的印記——是采茶時學到的專注,是服務時體會的熱忱,更是對“醫(yī)者筑夢”這份初心更真切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