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棠口遇千乘,再觀廊橋談木拱——集美大學“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隊探訪“廊橋故里”寧德市屏南縣
6月27日上午,實踐隊全體成員按照前一天晚上的安排從屏南縣長橋鎮(zhèn)出發(fā)前往棠口鎮(zhèn),休整后實踐隊前往屏南縣文保中心。屏南縣文保中心吳善田主任接待了實踐隊員,并帶領隊員們參觀屏南縣博物館。在博物館講解員的介紹下,實踐隊成員學習到屏南縣的歷史文化、地理位置和相關文物知識。吳主任還為實踐隊員著重介紹了屏南縣現存木拱廊橋的相關內容,包括木拱廊橋的建橋工具和搭建工藝。館內有三座當地典型的木拱廊橋模型,實踐隊員能清晰地觀察到木拱廊橋的結構。在講解員的指導下,實踐隊成員配合完成搭建簡易的木拱廊橋模型,更直接的學習到木拱廊橋的拼接工藝。通過參觀,實踐隊員了解了屏南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木拱廊橋的制作技藝。
參觀完博物館后,在吳主任的牽線下,實踐隊有幸見到屏南縣文聯(lián)主席蘇旭東先生并且開展了關于木拱橋相關知識的交流座談會。蘇先生是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專家,在他的介紹下,實踐隊員了解到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蘇先生還強調,木拱橋營造技藝的核心表現在編木結構和建造流程兩點上。編木結構實現了跨越山谷和支撐橋面荷載的功能,木拱橋的建造流程是技藝歷代傳承者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在與自然的不斷互動中總結形成的。會上,蘇先生為實踐隊員解答關于建造木拱廊橋使用杉木的主要原因、木拱廊橋建模應該側重下部的拱結構還是上部的廊屋部分以及木拱廊橋制作的流程工藝等問題。實踐隊員通過這次交流學習到更多關于木拱廊橋的相關理論,解決了建模工作會遇到的相關問題。
- 回望光榮歷史,發(fā)展紅色血液
- 6月30日,江蘇海洋大學海洋技術與測繪學院“追溯紅色記憶,賡續(xù)精神譜寫”——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下的“兩園兩館”紅色專線實踐團隊前往江蘇
- 07-04 關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