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青少年掌握和了解歷史知識,革命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課堂,頁數培養(yǎng)他們民族精神,愛國情感和道德情操的重要載體。2023年7月18日星期一由淮北師范大學“紅色星火點亮八皖大地,使命奮進庚續(xù)百年征程”志愿團隊的成員參觀宿州烈士陵園。
宿州烈士陵園,座落在安徽省宿州市東北角,為緬懷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功勛卓著的抗日民族英雄彭雪楓將軍以及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宿州市犧牲的革命烈士,經省委、省政府批準,1951年開始建設,1959年建成對外接待參觀。陵園占地面積156畝,綠化面積達64%,環(huán)境優(yōu)雅,景色宜人。正門,繼承和融合了中國古代建筑和徽派建筑的風格。橙黃色的瓦頂,頂邊是上翹的飛檐,還有鳥魚獸形的雕塑。門楣是七個金色大字“宿州市烈士陵園”,門柱上有一塊黑色牌匾,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89年8月19日公布,宿州烈士陵園成為了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正門設有門禁,車輛是進不去的,自行車可以?吭陂T前兩側的非機動車停車場,這也給在園內散步的市民的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
在正式進園之前,雪楓公園四周均是灌木叢綠化帶和松柏林,雪楓公園的正門前有一個市民活動廣場,鋪設有井字大格瓷磚,市民活動廣場上最大的亮點就是設有一座3米高的彭雪楓將軍的雕塑,雕塑分為兩部分,上部分是黑色的彭雪楓將軍騎馬眺望遠方的雕塑,下部分是一塊深紅色的方形體石碑,上面刻有金色碑文,“彭雪楓將軍”五個大字映入眼簾。在彭雪楓將軍雕塑的兩旁布置有兩座白色的烈士雕塑對稱。在傍晚時,市民活動廣場漸漸熱鬧起來,伴隨著音響播放的音樂,市民陸續(xù)集中到市民活動廣場上,帶孩子的家長,跳廣場舞的老年人、放學后玩耍的學生,一副熱鬧景象。
陵園內部以彭雪楓漢白玉塑像、革命烈士紀念碑、彭雪楓紀念館為主體的紀念建筑物成南北向依次座落在陵園的中心軸線上。進入園內,便可看到四條道路,中間是一條大道,可以通往彭雪楓漢白玉雕塑,另外三條道路則是通往不同的園內植被區(qū)。在左側路口旁有一座灰色仿象形雕塑,顏色與真實大象的膚色十分相近。園內松柏林、柳樹林成片,有很多高達20多米的老樹,常有老年人在林區(qū)內打太極、健身、休憩。中間大道的右側是漢白玉護欄和碧湖,湖水綠色,水里有人工放養(yǎng)的金魚、蝌蚪,最右側有一座石橋通往園內的另一邊,清風拂過,柳楊飄飄。在碧湖的南側有一個長廊,古式廊頂與正門相應,長廊內常有市民三五成群坐在長椅上,輕唱或吟詩,頗有古代詩人對景吟詩時的感覺。長廊的旁邊也有一片空曠的廣場,?罩竦睦夏耆恕⒘锉暮⒆、散步的情侶等都會在此活動。再往園內中央走走,迎面而來的是高達8米的以彭雪楓為形象的漢白玉塑像,該塑像由著名雕塑家鄒佩珠女生主持設計,塑像的細節(jié)處理較為完美,形象設計盡可能還原了彭雪楓戰(zhàn)士的真實樣貌。
高8米的彭雪楓將軍漢白玉塑像,由著名雕塑家鄒佩珠女士主持雕塑,1959年建成。塑像栩栩如生,英姿颯爽。造型美觀、氣勢宏偉的彭雪楓紀念館是一座具有濃厚的徽派建筑風格的仿古建筑群。建筑面積1100多平方米,館名為張愛萍將軍題寫。紀念館分為三個展廳,中廳為雪楓同志生平業(yè)績陳列館,展出數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各種文物資料,從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觀地介紹了彭雪楓同志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東廳為淮海戰(zhàn)役紀念廳、西廳為宿州市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犧牲的革命烈士事跡展廳。
在雪楓塑像和紀念館的中點,聳立著革命烈士紀念碑,碑為塔型建筑,高26.7米,基座長寬各為44米,全部為白色大理石砌成,正南面鐫刻著陳毅元帥題寫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大字。不論是從遠處眺望,還是近處仰望,紀念碑給人的整體視覺感受都是非常壯觀的。
通過本次參觀,志愿者們更加深入了解皖北紅色文化,感受到了先輩們對宿州的貢獻,以及我們身處和平的不易。先烈們的不屈的意志,深深的感染了我們,為此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文化振興八皖大地,你我共助力!我們要帶著一份赤子情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闊步前行。學習黨史,就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為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