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徐州工程學院“薪火相傳”暑期實踐團隊來到了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為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召開,深刻體會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帶領人民群眾走過的艱難歲月,明白現(xiàn)代和平的來之不易。本次實踐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線下,成員們在當地進行走訪紅色遺址,線上進行交流感悟,并充分了解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團隊成員一早就來到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進入大門后,抬頭一望,挺拔的淮塔依山而立。從入口至塔前,10段129階臺階烘托著塔體更加巍然挺拔。中間綠色樹木叢中,整齊排列著紅色底板的烈士語錄牌,讓人肅然起敬,前進的步伐更加沉重卻又迫不及待想了解戰(zhàn)士們的故事。走至塔前,塔體正面是由毛澤東爺爺題寫的“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館”。塔座正面鐫刻著碑文。碑文僅767個字,精簡的概括了淮海戰(zhàn)役的過程及其勝利的意義,兩側大型浮雕刻畫了人民群眾肩挑等場面,渾樸的造型詮釋著不平凡的精神,我們深刻感受到人民群眾對人民解放軍的擁護與做出的巨大貢獻。戰(zhàn)爭的勝利不僅僅在于武器的強大,更在于人民的擁護與支持,我們要傳承徐州人民有血性,不畏懼,敢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賡續(xù)紅色血脈的責任和使命。
圖為團隊成員拍攝的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雅姝 提供
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內,戰(zhàn)爭時期的圖片、保存至今的實物與信件、大量的場景復原、浮雕、蠟像及利用聲光現(xiàn)代技術真實的表現(xiàn)了淮海戰(zhàn)役的激烈、人民支援前線規(guī)模的巨大。
圖為團隊成員拍攝的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序廳浮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雅姝 提供
歷史的一幕幕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強烈的求知欲讓我們駐足閱覽。十人橋的故事讓我不禁大連冷顫,因河流擋住去路10名勇士跳入冰冷刺骨的水,用身體做橋墩,架起一座“人橋”,中國解放軍戰(zhàn)士的無畏精神、奉獻精神讓我們敬佩。這些革命先烈,為保國家平安,為護百姓周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銅墻鐵壁。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與鮮血做賭注,有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志氣。我們不禁感慨,如果沒有他們,我們何來當今的國泰民安?從前,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祖國江山;現(xiàn)在,前輩們引領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始終牢記初心與使命;未來,定是高科技時代,但不僅僅是科技之間的對抗,更多的是我們新青年精神與意志的抗爭,我們要牢牢把握共產黨人傳承下來的理想信念,我們要將他們偉大的品格,融入自我的血脈之中。當今世界正處于史無前例的大變局中,而我國也正處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時刻牢記先烈們無畏精神,更不能丟掉敢于斗爭的勇氣,以最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披荊斬棘,為國家書寫新篇章。
圖為團隊成員拍攝的戰(zhàn)役故事復原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雅姝 提供
結束了線下實踐后,團隊成員進行線上分享和交流,后期也會進行相應的投稿工作。這一天,重走紅色足跡,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面對為國犧牲的勇士,內心感慨萬分,回顧歷史的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我們不僅是在了解他們的故事、領略戰(zhàn)爭年代的艱辛,更是為我們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充分思考。我們要學習并傳承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紅色精神,不斷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銳意進取,砥礪前行。
(通訊員 孫雅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