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短缺的問題,提高群眾對器官捐獻認知率,進一步拓寬人體器官捐獻事業(yè)的工作渠道,為器官捐獻提供更專業(yè)的志愿服務,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用相應的醫(yī)學知識去答公眾之疑、解民眾之惑,讓這份陽光事業(yè)普及更多普通群眾,西南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予·生志愿者團隊在瀘州市社區(qū)、敘永縣社區(qū)醫(yī)院及婦幼保健院開展“用日落喚起明月,予星光點亮生命”器官捐獻宣傳暑期社會實踐。
我深知器官捐獻在我國的現(xiàn)狀,起初心里對此次活動的成功并不抱很大希望。但活動結束以后,返回來看這幾天:頂著近四十度的高溫在大街小巷發(fā)宣傳單,在被拒絕以后,仍然面帶笑意,說“期待您有空的時候來參加一下我們的活動”;跪在熾熱的地面上,一遍遍為圍觀群眾演示心臟復蘇術;戴著小蜜蜂,溫柔又耐心地從科普人體器官知識入手,盡可能降低人們對器官捐獻的敏感度。事實上,此次活動并沒有一個評判成功的統(tǒng)一標準,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器官捐獻,或是讓他們對器官捐獻有進一步了解的意向、在小朋友心中留下了對器官捐獻這個詞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吧。
在社區(qū)開展人體器官知識科普小課堂時,小朋友們回答問題的熱情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在開展小課堂之前,我們在社區(qū)周圍進行了活動宣傳,但僅少部分人明確了要來參加我們的科普課堂,所以第二天見到十幾個小朋友還有一些家長時,我們都感到十分高興,覺得前一天的努力沒有白費。而小朋友們比我想象的更聰明、博學,一些人體器官的功能他們也回答地頭頭是道。在播放一則由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與器官捐獻相關的影片時,小朋友們清澈專注的眼神,讓我覺得做這件事是值得的、是有意義的,它不在于我做這件事能不能被看到,而是這件事能不能被更多人看見,能否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共同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獻可以拯救6個人的生命,使2個病人重見光明,惠及8個家庭。如果一個生命不再意味著孤獨地逝去而是更多生命的延續(xù),我想這就是我們做這件事的意義。幫助人們擺脫固定思維,減少對器官捐獻的誤解,接受生命的既定離別,為苦苦等待的器官捐獻者延續(xù)美好的祝愿。
生命的價值獨一無二,死亡也并不意味著終結。
作為一名醫(yī)學生,在學好知識,為以后治病救人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我們?nèi)詰撽P注那些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少數(shù)”群體,用我們青年人的熱情、敢想敢做的態(tài)度為“少數(shù)”人發(fā)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我們匯聚點滴星光,為處在黑暗之中的人們點亮前行的路。(通訊員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