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基因,弘揚愛國精神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論述,落實黨的二十大“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部署要求,云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文化科普團于2024年7月8日-21日開展了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數(shù)學文化科普團分別前往宜良、會澤、東川、蒙自四地,開展以“傳承文化基因,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的支教活動。
(圖為各個點位全體志愿者與小朋友的合影留念)
支教傳薪火,光影育赤心
宜良團隊在教室里進行了紅色電影賞析,《湄公河行動》與《我和我的祖國》兩部影片讓孩子們在光影中觸摸家國情懷。播放《湄公河行動》時,緝毒警在叢林里匍匐追擊、用身體擋住子彈的畫面,讓孩子們攥緊了小拳頭。當《我和我的祖國》中女排奪冠的歡呼聲響起,幾個女孩跟著屏幕里的觀眾一起拍手,眼里閃著光。光影里的感動,正隨著支教的腳步,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們進行講解)
故事傳薪火,團結聚力量
會澤的活動分為“紅色故事分享”與“民族團結共唱”兩大板塊,讓愛國精神與民族情誼在互動中傳遞。“王二小把敵人引向八路軍的埋伏圈時,心里怕不怕?” 志愿者以提問開篇,講述了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1942 年,13歲的王二小在放牛時遇見日軍,為保護鄉(xiāng)親們,他假裝帶路,將敵人引入包圍圈,自己卻被殘忍殺害。隨后,志愿者又講述了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的壯舉,當說到“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戰(zhàn)士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于難”時,學生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紛紛鼓掌向英雄致敬。在民族團結環(huán)節(jié),志愿者先介紹了會澤當?shù)囟嗝褡寰劬拥奶攸c,講解了彝族的火把節(jié)、回族的開齋節(jié)等民族習俗,隨后帶領學生們學唱民族團結歌曲《愛我中華》。 悠揚的歌聲里,不同民族的學生手拉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圖為志愿者與小朋友們進行互動環(huán)節(jié))
民族知多少,同心共筑夢
東川與蒙自的活動聚焦“民族團結”,通過知識講解與互動體驗,讓青少年感受“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的溫暖。課堂上,志愿者用彩色地圖展示了各民族的分布區(qū)域,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理解,志愿者還帶來了維吾爾族的小花帽、藏族的哈達,讓學生們試戴、傳遞。
(圖為志愿者向小朋友們講解民族團結知識)
傳承文化基因、弘揚愛國精神是一場“永遠在路上”的教育。此次活動雖已落幕,但紅色的種子、團結的力量已在青少年心中扎根。未來,云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文化科普團數(shù)學文化科普團將持續(xù)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愛國精神代代相傳,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