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靈異事件”——一旦打開了游戲,便再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直到猛然一看窗外,發(fā)現(xiàn)天黑了;一旦玩起了游戲,便再也感覺不到渴和餓,聽到肚子咕咕叫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天沒吃沒喝了。
為什么玩游戲會讓我們?nèi)绱松项^?或許,時間知覺的失靈和身體感覺的消失是罪魁禍首。
時間知覺不準讓我們失去對身體的主觀覺察
此前,有心理學家提出了時間知覺的概念,他們認為,每個人對時間流逝都會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換句話說,我們都能意識到時間在流逝,但是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卻不盡相同。
有研究探討了人們在玩游戲時難以準確估計時間的現(xiàn)象。研究者招募了兩組參與者,讓一組參與者玩8分鐘游戲,而作為對照的另一組則被要求看8分鐘的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讀8分鐘書后的參與者相比,玩8分鐘游戲的參與者覺得時間過的更快,對玩游戲時流逝的時間估計更不準確[1]。這是為什么呢?研究者用注意閘門理論解釋了這一現(xiàn)象[2]。該理論認為,當我們注意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內(nèi)部的注意“閘門”就會打開。而這道“閘門”所能通過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特別專注于一件事,我們對于其他事情的注意便會減弱。當我們打游戲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充滿刺激性和趣味性的游戲上。此刻,內(nèi)部的注意“閘門”幾乎只為游戲而開,于是,我們用來感知時間的那部分注意力便難以通過這道“閘門”,導(dǎo)致我們難以注意到時間的流逝。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出錯讓我們“一不小心”就從早上玩到了天黑,那又是什么讓我們連困倦和饑餓都感受不到了呢?
身體感覺減弱讓我們?nèi)笔碜陨眢w的客觀反饋
在玩電子游戲時,我們會進入游戲中的虛擬世界,把自己代入到游戲角色中,就像我們真的來到了那個虛擬世界一樣。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第三人稱視角的游戲,會讓玩家的代入感更強,更容易沉浸其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各種身體感覺(如饑餓、口渴、疲憊和疼痛等)的意識就會降低,甚至可能導(dǎo)致血流和皮膚溫度等穩(wěn)態(tài)功能的變化[3]。來自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Swinkels等學者用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他們招募了142名成年參與者,讓他們評價自己在玩游戲時,感受到饑餓、疼痛、困倦等身體感覺的頻率(如“當你在玩游戲時,你忘記進食的頻率是?”)
接著參與者需要回想他們最近在電腦上玩過的一個視頻游戲,最好是沉浸式地回想自己當時玩游戲的情境與狀態(tài)。最后,參與者寫下游戲的名字,并再次評價自己在玩游戲時感受到的身體感覺的頻率。
研究者們對參與者前后兩次對于“玩游戲時感受到饑餓、困倦的頻率”的評價差異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回想自己玩過的游戲之后,參與者的饑餓、疼痛、困倦等身體感覺出現(xiàn)了下降。也就是說:在玩游戲時,我們對身體發(fā)出信號的覺察降低了。
面對上頭的游戲,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接受時間信息與感知自身狀態(tài)是我們生存的關(guān)鍵,而各種感覺(如疼痛、饑餓、瘙癢等)都是身體給予我們的健康信號。如果忽視了這些身體信號,廢寢忘食地玩游戲,就會讓我們的健康受損,甚至導(dǎo)致死亡。雖然這類事件很少見,但這種危害值得我們警惕。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避免自己廢寢忘食地玩游戲呢?
//想辦法提醒自己
我們之前講到,正是由于游戲帶來的沉浸體驗,讓我們忽視了對時間和身體的感知。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自己擺脫“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去覺察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鬧鈴等方式來給自己設(shè)定一些“提醒”。
//計劃自己的生活
對時間和自己身體感覺的忽視也來源于自己生活的無序。當我們不知道下一刻該做什么時,我們就會更容易沉迷到當下的游戲中去。因此,我們可以制定每日計劃,把自己的時間充分利用并持之以恒,把生活過的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