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泱泱5000年文明史,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處處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藥香囊在中國源遠流長,古人常用于防病驅邪,是中醫(yī)藥傳統(tǒng)文化特色之一。為了弘揚十九大“大力推動文化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號召,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2022年8月3日下午,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啟為創(chuàng)新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安徽省合肥市,開展“歲月失語,非遺能言”的主題調研活動并對中草藥香囊文化的安徽省總代理員胡微微老師進行了采訪。這些氣味芳香,制作精美的香囊,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彰顯了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的魅力,讓人身心愉悅。
在胡微微老師的講述中,團隊成員了解到:香囊的淵源由來已久,它往往又被稱為荷包,其外部有精美花紋,內面裝以中藥與香料多佩戴于身上或懸掛在臥室里面,除裝飾效果外又能清爽神志,兼具驅蟲辟邪,保平安等多種功效。
隨后,胡微微老師為團隊成員現(xiàn)場展示了如何進行香囊藥材的準備。將對人身體有好處的傳統(tǒng)中醫(yī)藥材放入碾缽中碾碎,然后將碾碎的藥材裝置自己縫制的香囊包里面。在胡微微老師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也體驗了碾碎藥材的過程,感受香囊的制作過程。胡微微老師為團隊成員在碾缽中放入了金銀花,桑葉,艾草,白芷等中藥材,團隊成員拿起碾缽錘用力地在碾缽中捶打。“這個過程要用力,要將中藥材碾的很碎很細小,否則就難以使藥材散發(fā)出它原本的味道和作用”,同時,這個過程需要耐心,要反復的捶打。團隊成員看到胡微微老師完成的那些香囊包紛紛感嘆,那些精美的香囊作品,胡微微老師也是用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的。
接下來,團隊成員在吳微微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香囊文化的展板邊上來,上面有很多胡老師香囊作品所獲得的成就以及大眾反饋的結果。“我從事香囊文化就是為了能夠靜下心來全神貫注做自己同時,更為了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愛,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草藥香囊文化,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較于以前有更多的人來學習香囊文化,但香囊文化的傳承仍然是一個大問題。”胡老師指出了如今中草藥香囊文化傳承面臨的困境,F(xiàn)在不只是中草藥香囊文化,幾乎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問題。很多,年輕人覺得從事傳統(tǒng)文化賺不了什么錢,沒有前途,前來學習了解中草藥香囊文化的人也只是一時興起,不能堅持到底,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吳老師表示,如果有,對中草藥香囊文化特別感興趣,且愿意從事的人,她也非常歡迎他們前來學習。
推廣和傳播一直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胡微微老師也通過年輕人的方式,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聊,抖音公眾號等現(xiàn)代化方式宣傳中草藥香囊文化,她在視頻中展示香囊包的縫制過程,展示中草藥的碾制,將中草藥香囊文化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對外宣傳和展示。“制香的過程非常治愈,它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鍛煉大家的耐心。”胡微微老師向大家講述著。
胡老師表示:她期待,中草藥香囊文化能夠發(fā)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學生,更多的年輕人,更多的文化愛好者前來學習制香,希望中草藥相同融化能夠走向全國,面向全世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宣傳非遺文化。胡老師熱烈歡迎更多有的人來學習和了解中草藥香囊文化。
結束對胡微微老師的采訪,團隊成員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胡微微老師在與團隊成員道別時再次呼吁,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保護非遺,宣傳非遺,傳承非遺的隊伍中來,讓更多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夠延續(xù)和發(fā)展。團隊成員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他們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去保護和發(fā)展,老一輩留下來的優(yōu)秀非遺文化。非遺文化是歷史的見證者,又是歷史的參與者,新時代青年絕不允許它消失在時代的浪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