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7月5日電(通訊員 梁家璐)7月1日,江蘇海洋大學海洋技術與測繪學院“追溯紅色記憶,賡續(xù)精神譜系”——地理信息系統下的“兩園兩館”紅色專線實踐團隊前往江蘇省連云港市安峰山烈士陵園參觀學習,了解發(fā)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故事,緬懷革命先輩,學習先輩們的偉大革命精神,發(fā)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文化,并為制作紅色專題地圖收集資料。
參觀紅色基地,緬懷沉睡英魂
7月1日早上10點,隊長夏梓曦帶領實踐團隊部分成員來到了安峰山烈士陵園進行參觀和學習。陵園外立有石碑,在其背面刻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團隊成員認真閱讀碑文內容。安峰山烈士陵園規(guī)模不宏大,但是其建筑之巧妙充分展現了當地人民對英雄先烈的尊敬與緬懷,也突顯出了先烈們的對偉大革命目標的不懈追求。邁入陵園,高聳挺拔的烈士紀念碑地下沉睡的是為新中國,為革命抗爭的革命先輩們的英魂,紀念碑前擺放著數個祭奠花圈,都表達著人們對犧牲烈士們的贊譽與追憶。展現了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的決心。進入園內,詳細陳列了安峰山勇士拼命斗爭的歷史記錄和戰(zhàn)斗圖片,團隊成員認真學習和參觀。十八勇士展現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不畏艱難、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英雄的精神將一直在新時代長存,可歌可泣的歷史將激勵人民不斷奮進,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圖 1 集體合照 夏梓曦 攝
聯系現代科技,記錄烈士陵園
歷史不能遺忘,英雄需要銘記。人們對革命先輩的敬意之深,但是有時想要前往具體地點進行參觀表達敬意之情,由于種種原因,并不能實現。而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通過現代科技,我們可以直接實現網上預覽。7月1日,在我們隊長夏梓曦的帶領下,我們通過了拍攝照片,無人機航拍,視頻等方式來記錄下陵園的景象,并且制作成全景圖方便大家的參看。這項工作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宣傳愛國主義,也可以使得更多因種種不便因素不能參觀的人們解決心頭之遺憾。也可以更好的激勵當代青年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革命精神,向老一代前輩致敬!

圖 2 安峰山紀念碑 夏梓曦 攝
與黨員前輩交流,向革命先輩學習
因為七月一號是一個十分特別的日子——建黨節(jié),所以今天前來參觀十分幸運的遇到了同樣前來參觀的沙河寺社區(qū)的黨支部,前輩們都身著鮮紅色的馬甲,皮膚因長期在太陽下而黝黑,與皮膚相反差的是,他們的眼睛格外明亮。在我們發(fā)現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同樣發(fā)現了我們,看到我們之后他們質樸臉上洋溢出了熱情的笑容,我猜是因為看到有年輕血液愿意和他們一樣,頂著炎炎烈日來緬懷歷史而欣慰。他們也熱情的與我們進行了合照。合照后他們便往山上走去,我們當然不希望錯失與這樣一群和藹可親的前輩們進行交流學習的機會,立馬追了上去,詢問得到許可后進行了訪談。其中一位眼中閃著光的老奶奶十分自豪的說她在94年的時候就加入了中國革命。在我們詢問她為何要參加時,她眼中的光更加簪星曳月,她說是她的信仰,在她了解了中國的歷史征程后就被深深的折服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也是她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她還說她會在黨的領導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起好先鋒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與人生價值。最后她還建議我們每個年輕人都應當如此,不負此處的革命先輩,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畢竟“人民有信仰家國才有力量”。聽完奶奶的建議,我們也熱血沸騰,黨在心中的地位也更加高大和不可撼動。我們堅定的向奶奶保證,我們一定會繼續(xù)沿著前輩們的路走下去,作為時代新青年,一定會在黨的領導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家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成長為可以擔當時代大任的時代新人。

圖3 和黨員親切交流 李杰雨 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青年必將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跑好手中“這一棒”,創(chuàng)造更多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