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心向暖,支教傳光——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子用愛之行護童心
7月1日,是湖北醫(yī)藥學院“救在身邊”暑期實踐隊在安家溝村“童伴之家”的第3天。清晨的小雨敲打著教室的屋頂,但當開始上課時雨過天晴,原本計劃的升國旗活動正常開展,點燃了孩子們的期待—志愿者們早就備好了活動—計劃一場莊重肅穆的升旗儀式。
清晨的村委會格外肅穆,朝陽剛躍過教學樓頂,金色的光便鋪滿了旗桿下的空地。孩子們列隊站得筆直,小手緊貼褲縫,眼神里帶著怯生生的莊重。國歌前奏響起的瞬間,全場忽然安靜得能聽見風拂過樹葉的聲音。鮮紅的綢緞在空中劃出一道利落的弧線,隨著“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的旋律,緩緩向上攀升。孩子們跟著音樂哼唱,聲音起初細碎如蚊蚋,漸漸變得響亮。當國旗升至頂端,在晨風中獵獵作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挺直了脊梁。陽光落在孩子們仰起的臉上,也落在志愿者們微微泛紅的眼眶里,那一刻,小小的村委會仿佛盛下了整個民族的重量。
上午10點,每日“急救小課堂”準時開始。隊員們化身小老師,講述海姆立克急救法,“石頭,剪刀,布”輕松易懂的口訣,讓孩子們快速融入課堂,孩子們的問題像雨后的春筍,一個個冒出來。隊員們一一解答孩子們的問題,并一一進行實踐操作。孩子們積極提問,在互動中掌握了關鍵步驟。休息間隙,隊員們帶著孩子們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接龍。一人一句的故事接龍,共同構成了一個充滿想象的故事。當最后一個小朋友結尾后,故事完結,成為大家的共同記憶。我們也將繼續(xù)探索更多貼合孩子天性的教學方法,讓知識在互動中傳遞,讓想象在表達中生長,助力鄉(xiāng)村孩子們在快樂中愛上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
午后,便開始了“健康小衛(wèi)士”的課堂教學。今天講述的是“保護視力”。憑借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最后帶領孩子們進行眼保健操的練習,一個個穴位,成為保護孩子們視力健康的一根根稻草。隨后的體育活動,帶領孩子們學習八段錦,跟著隊員們的口令,抬手、轉腰、屈膝,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孩子們稚嫩的動作里,藏著對健康的向往,也藏著傳統(tǒng)文化在鄉(xiāng)村校園里悄然生長的力量。古老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術走進鄉(xiāng)村課堂,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活力時光”。最后,縣組織部領導視察我校“救在身邊”暑期“三下鄉(xiāng)”支教工作,親切看望慰問一線志愿者與鄉(xiāng)村學生。此次視察不僅為志愿隊帶來了關懷與鼓勵,更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視察為動力,圓滿完成后續(xù)支教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
傍晚孩子們回家時,夕陽透過云層灑在山間,泥濘的小路上,孩子們蹦蹦跳跳地跑著,不時回頭揮手。隊員們看著他們的背影,忽然明白:志愿服務路上的每一天,無論是晴空還是下雨,只要用心,就能和孩子們一起“種”下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星。
這一天,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在志愿者的手心里,留下了最溫柔的印記。今天的支教活動雖已落幕,但播撒下的知識種子與溫暖力量將持續(xù)生長。志愿者們用真誠與汗水搭建起連接城鄉(xiāng)的橋梁,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看世界的新窗口,更在彼此心中種下了愛與希望的幼苗。未來,期待更多人加入公益支教的行列,以微光匯聚星河,讓教育的暖流滋養(yǎng)更多角落,助力每一顆童心向陽生長,綻放無限可能。(通訊員 蘇靜怡)
三下鄉(xiāng)推薦
- “格物”志愿行
- 西南石油大學“格物致知”團隊于2024年7月在重慶忠縣香山社區(qū)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團隊圍繞“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主題,開展了
- 08-24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