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至7月1日,湖北醫(yī)藥學院“救”在身邊之康護童行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十堰市竹溪縣縣河鎮(zhèn)安家溝村“童伴之家”開展為期九天的健康服務活動;顒觾(nèi)容涵蓋兒童急救、健康知識普及與老年人慢性病護理指導,旨在回應當?shù)亟】敌枨蟆?
實踐隊活動受到該村文書夏正莉事跡的啟發(fā)。夏正莉曾一次次叩開鄉(xiāng)親門扉,用真誠化解疑慮積極推動村內(nèi)“愛心托管班”落地,為留守兒童提供照護服務。實踐隊隊長黃燕表示,團隊希望延續(xù)這種服務精神;顒悠陂g,隊員針對不同群體設計了互動性課程,避免單純理論宣講,確保內(nèi)容貼近生活。
趣味課堂播撒安全種子
針對6至12歲兒童,實踐隊開設“安全成長闖關”互動課程——海姆立克急救法實踐課。隊員首先演示操作步驟:繞至模擬窒息者身后,握拳精準抵住臍上兩橫指處,另一手包住拳頭,向后上方快速有力沖擊,并講解利用氣流沖出異物的原理。隨后,志愿者一對一指導兒童安全練習定位施力點,最后,孩子們在隊員監(jiān)督下分組互練,認真繞到同伴身后比劃定位、模擬施力動作,從生澀漸趨熟練。課程嚴格遵循醫(yī)學指南,通過“專業(yè)傳授+安全體驗+同伴實踐”模式,幫助孩子們在安全前提下掌握急救技能,提升守護生命的應急能力。
溺水急救課,實踐隊創(chuàng)新引入沉浸式體驗環(huán)節(jié)。兩盆清水被端到講臺上,孩子們輪流將臉埋入水盆,有孩子堅持八秒后抬頭表示:“像被棉花堵住鼻子,不舒服。”隊員隨即講解仰漂自救技巧,孩子們在墊子上練習仰漂姿勢,同時復習前期心肺復蘇操作要點。他救環(huán)節(jié)重點強調(diào)“先呼救后施救”原則,演示了利用竹竿、空水瓶進行間接救援的方法。
健康知識融入生活場景:七步洗手法教學時,志愿者老師在洗手池邊監(jiān)督兒童練習七步洗手法;視力保護課采用眼保健操結合“用眼休息契約”的形式;飲食健康則通過制作“膳食彩虹盤”講解營養(yǎng)搭配。八段錦成了孩子們休閑時光的“新寵”,連六歲的小朋友幼兒也能跟著舞兩下。
院落問診溫暖銀發(fā)群體
實踐隊走進青瓦斑駁的院落,為慢性病老人提供護理指導。七旬老人向隊長黃燕反映降壓藥服用不規(guī)律,黃燕仔細查看服藥記錄后叮囑:“嬢嬢,血壓像彈簧,藥得按時吃才能壓得住。”,她在藥盒分格標注“早”“晚”字樣,并用紅筆在日歷上圈出復診日期。
針對糖尿病老人,隊員采用“手掌計量法”指導飲食控制:“蛋白一掌心,主食一拳頭,蔬菜兩捧。”九天內(nèi),實踐隊走訪十余戶重點家庭,發(fā)放大字版護理指南三十冊,指導老人正確飲食、合理服藥。
專業(yè)培訓賦能照護力量
活動期間,應竹溪縣民政部門邀請,實踐隊部分骨干成員前往縣社會福利院,面向院內(nèi)護工開展專題健康與護理知識宣講。宣講內(nèi)容聚焦老年群體常見健康問題的日常照護要點,包括壓瘡預防與護理、安全體位轉(zhuǎn)移技巧、認知障礙老人溝通方法以及慢性病突發(fā)狀況的初步識別與應對。隊員們結合福利院實際環(huán)境和老人特點,通過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和互動答疑,系統(tǒng)講解了標準化護理流程和風險規(guī)避措施,并向護工們展示了圖文并茂的實用護理操作指南。此舉旨在提升福利院照護人員的技能水平,為集中供養(yǎng)的老人提供更科學、安全的日常照護服務。
足跡延伸守護力量
結業(yè)日開展急救技能回顧活動后,志愿者向孩子們贈送學習用品、牙刷等禮物,兒童回贈梔子花和手繪作品。離別時,村書記柏俊波與夏正莉老師共同為隊員送行。柏書記握著隊長黃燕的手說:“期待你們常回來看看,讓這份守護永不斷鏈。”大巴啟動時,車窗外忽然傳來清亮童聲:“剪刀石頭布口訣,我教會奶奶了!”車窗內(nèi),志愿者展開塞進背包的蠟筆畫——蜿蜒山路上,新舊兩行足跡在朝陽下融成金線。(通訊員 王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