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水上安全我當先隊走進社區(qū),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
活動背景與目標:
夏季高溫使得社區(qū)周邊的河流、水庫等危險水域成為居民消暑的熱門選擇,但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極易發(fā)生溺水事故。為此,“水上安全我當先隊”以“預防溺水,守護生命”為宗旨,通過實地宣傳和勸導,提高居民對危險水域的認知,減少高風險行為,并普及防溺水知識和自救技能。
團隊負責人楊凌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意識到水域的危險性,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從而有效降低溺水事故的發(fā)生率。”
活動內容與實施:
活動分為四個階段:籌備、宣傳、勸導和總結。在籌備階段,團隊成員實地考察了社區(qū)周邊的危險水域,走訪居委會了解往年溺水情況,并準備了救生圈、急救包、宣傳單頁等物資。宣傳階段,團隊通過定點宣傳和流動勸導相結合的方式,向居民普及水域安全知識。
在文瀛湖社區(qū)的水域周邊,志愿者們設置了醒目的警示牌,張貼了防溺水海報,并向過往居民發(fā)放宣傳資料。勸導組的成員則分為小組,沿水域巡邏,對游泳和釣魚的居民進行一對一勸導,重點講解“六不準”原則(不私自下水、不到無救護人員水域等)和自救方法(如水母漂)。此外,團隊還深入有青少年的家庭,向家長強調監(jiān)護責任,提醒他們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內容、知歸時)。
團隊成員吳陽說:“很多居民對我們的勸導表示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家長們,他們意識到水上安全的重要性,并承諾會加強對孩子的看護。”
項目特色與創(chuàng)新:
本次活動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了“返鄉(xiāng)大學生+社區(qū)服務”的模式,充分發(fā)揮了青年志愿者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社會責任感。團隊構建了“點線面”結合的立體勸導網(wǎng)絡:定點宣傳吸引關注,流動勸導增強針對性,入戶教育從源頭預防,集中宣講擴大影響范圍。這種形式既為大學生提供了社會實踐平臺,又為社區(qū)注入了新鮮活力,實現(xiàn)了“校地共建”的雙贏效果。
此外,團隊還特別關注高風險群體的針對性教育。針對青少年,他們設計了圖文并茂的宣傳單頁和互動游戲;針對釣魚愛好者,重點講解水域特殊危險(如暗流、水溫分層)對釣魚活動的影響;針對監(jiān)護人群體,強調“六不準”原則和監(jiān)護責任,建立家庭防線。
安全保障與應急預案:
為確;顒影踩,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安全預案,建立了三級管理體系:領導小組負責決策協(xié)調,執(zhí)行小組負責宣傳和勸導,應急小組負責專業(yè)救援。所有志愿者均配備急救包和通訊設備,并嚴格遵守“兩人以上組隊”的原則。勸導時,志愿者使用標準化話術,避免沖突,同時每日查詢氣象預警,遇到極端天氣立即暫停活動。
應急流程方面,團隊明確了“叫-叫-伸-拋”的救援原則:發(fā)現(xiàn)溺水立即呼叫救援、撥打120、延伸救援物、拋擲救生圈。對于無呼吸者,志愿者將實施CPR(心肺復蘇術),直至醫(yī)護人員接手。團隊還與公安、消防部門建立了聯(lián)動機制,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響應。
活動成效與總結:
活動結束后,團隊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觀察評估了活動效果。結果顯示,居民對防溺水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提高,危險水域的活動人數(shù)明顯減少。許多居民表示,通過志愿者的講解,他們學到了實用的自救技能,今后會更加注意水上安全。
團隊成員朱森茂負責撰寫新聞稿,他總結道:“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在實踐中鍛煉了能力,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防溺水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xù)為社區(qū)安全貢獻力量。”
未來展望:
“水上安全我當先隊”計劃將此次活動的經驗推廣至更多社區(qū),建立長效宣傳機制。團隊還將整理活動資料,制作總結材料,向居委會提交工作建議,推動防溺水教育常態(tài)化。
此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意識,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展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風采。未來,團隊將繼續(xù)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構建安全社區(qū)貢獻力量。
三下鄉(xiāng)推薦